“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正在不断快速更新。”长期关注老年人防诈的山东省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新亮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新亮告诉记者,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打击,线下诈骗已大幅减少,一些骗局逐渐转向网络,从过去以“康养旅居”“保健讲座”为名的线下操作,披上“短视频培训”“健康理财课”或是“高收益会员制商城”的网络外衣,继续诱导老年人“上钩”。(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培训班骗局层出不穷,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这背后的原因各种各样。比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银发经济”火爆,不少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缺乏起码的防范意识及维权意识;还有不少老年人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想给自己“充电”,有再就业的需求;近年来老年网民人数逐年提升,增速大于其他年龄段网民,而一些老年网民触网时间有限,网络素养欠缺,也更容易上当受骗……多重因素,给网课骗局可乘之机,让“坑老经济”在网络上野蛮生长起来。
网络培训乱象较为常见,以往更多是针对提升学历、掌握多一项技能的大学生等年轻人,比如还有“培训贷”乱象等等。现在一些不良机构把老年人也当成了诈骗目标,针对老年人推出各种培训课程。一些老年人轻信,容易受骗上当,维权意识更弱,无良机构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网络培训成了“坑老经济”的新变种,成了收割老年人新的“坑老陷阱”。
别让老年人为网课骗局“交学费”。
一方面,不仅是网课骗局,针对老年人的“坑老”骗局也屡见不鲜,“坑老经济”繁荣,线上线下“全面开花”、五花八门,比如其他还有保健品骗局、“以房养老”骗局、收藏品骗局等等。针对“坑老经济”,不仅要打击相应的网课骗局,还要进行线上线下的“全域治理”。
另一方面,不只是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培训存在诸多乱象,其他针对年轻人的网络培训也是如此。当前网络教育存在诸多乱象,比如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一些不良机构利用分期贷款诈骗;假冒高校授权认证的山寨培训机构不少;一些机构得到学员学费后卷款跑路;一些机构给出的考试门槛极低,不少机构还涉嫌虚假宣传……如果只整治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培训乱象,只能治标不治本,更要能规范网络教育市场、继续教育市场、考证市场,提供网络教育优质供给等等,类似乱象才能得到根治。
要保护好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就要用法治填平各色以老年人为猎物的“陷阱”,让“坑老经济”失去滋生空间。除了要对“坑老经济”加大打击力度,网络平台也要尽好管理责任,严格把关,对涉及“坑老”“骗老”的账号进行封禁及交相关部门处理。还要针对老年人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子女要多给老人一些陪伴等等。监管部门、网络平台、老人、子女及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形成合力,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各路黑手,更好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戴先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