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白希
![]()
据视觉中国
据报道,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2025年11月5日持续走强,并一度升至3986美元/盎司以上,依然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国际金价从1000美元涨到2000美元用了14年,但从2000美元涨到4000美元仅仅一年半的光景。眼下,国际金价正经历自二战结束以来一轮疯狂的上涨周期。如果以特朗普宣布赢得大选作为参照点,本轮黄金价格涨幅达到60.27%,创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黄金市场最大的年度涨幅。
这一波狂飙浪潮,引发各国央行和投资大鳄动作频频,自2022年起,全球央行已经连续三年年均净购买黄金超过1000吨。同时,也引发大量普通民众的围观。
黄金到底怎么了?对普通民众而言,必须把握黄金的基本逻辑,才能准确理解正在书写的历史,并规避风险。
其实,在金本位出现前,白银才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主角,明朝就被称为“白银帝国”。而黄金在更多时候,则象征着权力。直到18世纪,英国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法》,将英镑与黄金挂钩,并承诺自由兑换。此后,随着美国黄金储备超越英国,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新的国际货币锚点。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1971年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全球货币之船才最终解开了这最后一根锚链,人类由此进入纯粹的信用货币时代。
那么,既然货币已经与黄金脱钩,黄金在当今时代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简单说,黄金的意义已从“约束者”转变为“衡量者”。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规则本身,约束货币超发;而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成为一面镜子,能映照信用被透支的程度。其核心衡量指标,便是“实际利率”。当一国货币的实际利率转为负值,意味着储蓄因通胀而不断融化,人们将本能地远离货币之船,转而去拥抱那个永不锈蚀的锚——黄金。
因此,金价的持续上涨,并非因其本身价值骤增,而是因为货币在变轻。这正是黄金价格变动的逻辑。
那么,今天这把标尺的读数究竟在警告什么?黄金(目前虽有震荡,但仍然处于高位)这面镜子,正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三大无法回避的结构性困境:
第一,西方国家前所未有的“债务巨轮”。
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经济,其最根本的脆弱性在于其前所未有的债务规模。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杠杆水平均已达到临界点,这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对利率的变动极为敏感,无法承受激进的紧缩周期。任何快速、大幅的加息都可能触发债务链条的断裂。因此,各国央行的政策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在“硬着陆”的巨大风险面前,容忍通胀、以牺牲货币购买力为代价来换取金融稳定,成了一种路径依赖。这几乎注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负实际利率”将成为一种结构性的常态。
第二,持续四十年的“廉价时代”正在终结。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工厂”为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极大地压低了全球的通胀水平。它就像一台给房间降温的巨型空调,使得央行们即便把“冰箱”的功率调得很低,也能让“冰块”不至于融化得太快。然而今天,随着逆全球化的抬头、关税战的打响以及供应链的重组,这台巨型“空调”正在被关闭。一个生产成本更高的时代正在到来,这意味着结构性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
第三,全球信任基石的动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全世界对美国信用的信任。但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央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持黄金储备。这并非简单的投资行为,而是一场无声的、战略性的“金融去全球化”。它们正在用古老的金属,为本国资产寻找一个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的“保险单”。黄金的角色,正在回归其最古老的属性:一个在帝国秩序更迭时,最终的、无可争议的财富仲裁者。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已不再是简单的金价上涨。这是全球范围内三大趋势的共振:一个被债务绑架而无法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个成本日益高昂的逆全球化世界,以及一个正在缓慢瓦解的旧有国际信用秩序。
黄金的逻辑,在2025年的今天,发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信号。我们正在经历数十年未有之巨变,而这艘满载着财富与未来的全球巨轮,正驶入一片风高浪急的未知水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