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国(北京)国际体外诊断创新展览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本届展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参展企业,展示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专业观众人数有望突破3万人次。
2026北京国际体外诊断创新展览会
时间:2026年9月16日至18日
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咨询:高老师 I36-4I36-2952
W X:2426253060
![]()
本届展会的主题为"创新驱动·智领未来",将聚焦体外诊断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发展趋势。展会期间,将设立多个特色展区,包括分子诊断展区、免疫诊断展区、POCT展区、微生物诊断展区、生化诊断展区等,全面展示体外诊断产业链上下游的最新产品和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将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与AI诊断"专区,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展企业阵容强大,包括罗氏诊断、雅培、西门子医疗、贝克曼库尔特等国际巨头,以及迈瑞医疗、新产业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等国内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将带来各自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如高通量测序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等创新产品。据主办方透露,展会期间将有超过50款新产品进行全球或亚洲首发。
同期活动精彩纷呈。展会期间将举办"2026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就体外诊断行业政策、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此外,还将举办多场专业技术研讨会,涵盖分子诊断、质谱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前沿领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展会将首次举办"青年科学家创新论坛",为行业新生力量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特色活动。"创新产品评选"将评选出年度最具创新力的体外诊断产品;"产学研对接会"将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采购洽谈会"将帮助参展商与采购商实现精准对接。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展会将特别注重国际化元素的融入,除国际展商外,还将组织多场国际买家对接活动,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从行业发展来看,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技术创新驱动,体外诊断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传染病检测、慢性病管理、肿瘤早筛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技术创新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基因测序技术正朝着更快速、更精准、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微流控技术使得即时检测(POCT)更加便捷高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诊断结果解读更加智能精准。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液体活检、单细胞测序、数字PCR等新技术将在临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展会选址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该展馆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聚集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展馆本身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团队,能够满足大型专业展会的各项需求。主办方表示,选择这一场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升展会体验。
对于专业观众而言,本届展会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机会。除了可以近距离接触最新产品和技术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论坛和研讨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展会特别设置了"新技术体验区",让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创新产品。为了方便专业人士交流,展会APP提供了智能匹配功能,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领域推荐合适的展商和活动。
从参展企业反馈来看,多数企业对本届展会充满期待。某国际知名诊断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国内龙头企业代表则认为,展会是展示中国制造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随着开展日期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主办方表示,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展会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无法到场的专业人士提供参与机会。可以预见,2026中国(北京)国际体外诊断创新展览会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全球体外诊断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
拐点已至?医疗器械企业第三季度营收增速回正
随着 2025 年三季报收官,今年以来 A 股医疗器械企业的整体表现逐渐清晰。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31家申万医疗器械企业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财务数据。
整体来看,行业持续承压,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792.10亿元,同比下降2.24%;实现归母净利润267.32亿元,同比下降13.93%。
不过,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来看,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增速已转正,实现营业收入603.94 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归母净利润80.39 亿元,同比下降5.07%,降幅较二季度有所收窄。
中泰证券认为,当前时间点预计多重负面影响正在充分释放,器械板块已进入拐点区间,不同细分拐点节奏或有差异。
从业绩规模来看,前三季度合计有50家械企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但超过百亿规模的仍只有迈瑞医疗一家,今年 1-9月,迈瑞医疗营业收入为258.34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规模过亿也为 50 家,其中5家械企归母净利润超过十亿,分别是迈瑞医疗(75.70 亿元)、九安医疗(15.89 亿元)、鱼跃医疗(14.66 亿元)、新产业(12.05 亿元)和联影医疗(11.20 亿元)。
梳理来看,合计有54 家械企业绩(归母净利润)出现正向增长,占比超过四成。其中10 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100%。104家械企正向盈利。业绩增幅最大的莫过于三友医疗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198.13万元,同比增长623.19%。
分板块来看,前三季度不同子板块分化依旧明显。其中,以骨科、电生理等为主的高值耗材,受集采等负面影响逐步出清、技术创新和出海等因素影响,均有不错增长表现。
以前文提到的三友医疗为例,其业绩高速增长原因来自多方面,既有核心产品超声骨刀的刀头发货量与销售额均实现50%以上增速,终端认可度持续提升等因素,也有市场多元化布局的影响,目前其已在国内18个省市完成物价挂网,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美国区域收入超1800万元,实现近翻倍增长。
与三友医疗同为骨科医械的春立医疗、大博医疗、威高骨科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分别增长了213.21%、77.03%和26.24%。
中泰证券认为,考虑到国内“应采尽采”趋势下,目前常用高值耗材大多已陆续纳入国家或地方集采范围,降价压力持续释放,相关品种国产中标份额提升显著,多细分陆续进入后集采阶段,通过“持续创新+出海”等方式实现中长期持续增长。
在医疗设备板块,大部分公司在招投标回暖叠加低基数下,三季度迎来拐点。
根据众成医械数据库,包括超声、消化内镜、磁共振、PET等板块,自2024 年6月开始,部分品类已经表现出明显环比向上的趋势。
联影医疗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8.59亿元,同比增长27.39%;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比增长66.9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43亿元,同比增长75.41%。联影医疗在三季报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市场行业政策落地节奏加快以及公司海外业务稳步增长。
理邦仪器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4.46亿元,同比增加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7亿元,同比增加49.2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环比增长8%左右;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增长14%。据其介绍,公司第一大业务线——监护业务,在前三季度的国内、国际市场均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其稳定表现也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营产品包括超声、内镜的开立医疗虽然前三季度业绩依旧承压,但公司第三季度主营收入同比上升28.42%至4.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78.05%。
体外诊断整体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回望前三季度,体外诊断板块整体依旧承压。申万三级行业39家体外诊断企业中,只有9家出现业绩增长。同时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且净利润为正值的企业只有易瑞生物、爱威科技、艾德生物三家。
其中,艾德生物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同比增长2.08%;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50%,但第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12%、11.92%。易瑞生物、爱威科技虽然业绩增速较快,但盈利规模则均不足三千万。
整体来看,多家 IVD 龙头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均较为惨淡。国产化学发光“五虎”业绩均下滑,迈瑞医疗今年第三季度体外诊断产线整体实现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降2.81%。安图生物、迈克生物和亚辉龙收入分别下滑了7.48%、17.44%和7.69%。
新产业是“五虎”中唯一收入增长的企业,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05亿元,同比下降了12.9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4.34亿元,同比下降了9.72%。在国内市场,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检验套餐解绑等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也同比下降了11%。
迈瑞医疗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国内体外诊断产线,受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持续深化的医保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持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使得国内体外诊断产线面临阶段性挑战。
迈瑞医疗高管认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医疗器械各细分赛道过去几年都在陆续经历震荡期,行业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IVD行业当前仍在经历着量价齐跌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出现复苏。
不过,由于国内临床用量较大的品种多数已纳入集采范围,集采影响正逐步出清,检验套餐解绑对于行业检测量的影响也已反映等因素,市场也逐渐显现了一些积极因素。
新产业高管在投资者说明会上指出,由于集中带量采购及检验套餐解绑等行业政策的影响,免疫诊断量和价两个维度均承受一定的压力。其中,第二季度是终端测试量下滑最显著的阶段;因各省检验套餐指南陆续颁布,合理的检测项目逐步恢复,第三季度降幅有所收窄,环比改善明显,表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亚辉龙高管也认为,首先从集采来看,公司一直的态度和感知是国内集采政策对公司常规项目放量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绝对是利好。渠道库存层面,渠道通过近一年的调整,现在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今年对整个行业,包括公司都是艰难的,但是未来是光明的。至于海外,应该从2023年开始整个收入增速就进入了发力期,今年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未来也将继续深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已经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0%。
国内一名资深的 IVD 从业者也对记者表示:“短期内行业确实面临调整压力,但从未来趋势来看,行业出清进程可能加速,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淘汰出局,但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复苏,尤其是全球化布局较为突出的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