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家庭来说,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往往更让人迷茫。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关于一位肝癌患者,也关于他那位学西医的女儿。在面对父亲术后康复这道难题时,女儿做出了一个特别的选择。如今七年过去,结果如何呢?
![]()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那时,宁女士还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重症肝炎患者,让她心里猛地一紧——因为她父亲正是有几十年的肝炎病史。她不敢怠慢,立刻催促父亲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这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宁师傅的肝脏发现了一个实性肿块。学医的宁女士很清楚,“实性的”往往意味着不好的可能。很快,2017年9月9日,宁师傅在郑大一附院接受了手术,切除了一个2.5×2×1.5cm的肿瘤,术后病理证实是“中分化腺癌”。
![]()
手术很顺利,出院时医生嘱咐的话也是常规的:“定期复查就好”。然而,这句话却让宁女士的心里不踏实起来。
作为一名放疗专业的准医生,宁女士对肿瘤治疗的数据非常敏感。她看着那些生存率统计,心里想得更多:“早期肝癌,做了根治性手术,然后就是回家等着吗?等着复查,直到问题再次出现再去解决?从一个西医学生的角度看,手术确实成功了,但手术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能做点什么,来让‘等着’的这段时间更安稳,让未来更放心?”
就在她为父亲的后续治疗感到困惑时,事情出现了转机。宁女士的姑姑偶然从一位肺癌病友那里听说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便提议不妨尝试一下中医药。尽管学的是西医,但宁女士并没有排斥这个建议,她决定亲自先去考察了解一下。经过一番了解后,她最终下定决心,带父亲去看看。
2017年11月6日,宁师傅在家人搀扶下走进了袁希福院长的诊室。回忆起术后的那段日子,宁师傅感慨万分:“那次手术,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寸步难行’。当时需要两个人架着我的胳膊,我一寸步都迈不开。也明白了‘举步维艰’这个词,真的太不容易了。”
那时的他,身体状态非常差:手术刀口处有刺痛感,胃口不好,饭量比之前小了很多,喝水也少,还伴有大便干结的问题。
![]()
在开始对症服用中药后,宁师傅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开始慢慢得到改善。到12月4日回来复诊时,他已经能告诉医生,前几天的复查结果显示AFP、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正常,CT检查也没发现明显异常。当时主要就是大便还有些粘腻,其他已经没什么不舒服的了。
看到中药带来的积极变化,一家人坚定了信心。从此,宁师傅便开始坚持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和巩固。直到2020年,病情持续稳定,才调整为每年春秋两季服用中药巩固。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七年里,宁师傅定期复查,结果一直未见异常。
就在不久前,宁师傅和女儿一同受邀,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举办的公益活动,面对众多病友和家属,他坦然分享了自己这七年的康复心路历程。
他总结了自己的两点主要经验:“第一,就是坚持。除了最开始要按疗程坚持用药外,等到病情稳定了,每年春秋两季的巩固调理也一定要坚持下来,这很关键。”他顿了顿,接着说:“第二点,就在于个人了。你的心态调整好了没有?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改掉了没有?个人的品性有没有因为这场病而变得更好、更豁达?这些,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了,它们非常重要。”
![]()
从当初需要人搀扶才能走路的术后患者,到如今能精神矍铄地站在台上分享经验,宁师傅这七年的路,走得踏实而安稳。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康复之路也无法简单复制,但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科学的综合方案,并持之以恒,这份坚持本身,就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