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军方对臭名昭著的KK园区发动突袭,这场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的行动,最终却演变成一场荒诞的黑色幽默。
突击队搜查了100余栋建筑,查获30套星链设备,并控制了2198名涉诈人员。
然而,更戏剧性的场面随之出现,约1500人趁乱逃往泰国,而园区内原本近2万名的电诈从业者,竟有超过八成并未真正离开这个罪恶产业。
突袭当晚,KK园区火光冲天,爆炸声连泰国边境都能听见。
绝望的人们跳入莫艾河逃亡,甚至有人溺水身亡。
但比逃亡更讽刺的是,仅仅一天之后,距离KK园区仅3公里的另一个诈骗据点竟人声鼎沸,数百名从园区逃出的前员工,顶着硝烟味排队应聘新工作。
媒体是这样报道的:“10月23日那天,我们据点一天就招了数百人,他们大多是冲着1400美元月薪自愿来的。”
这工资在东南亚堪称天花板级别,要知道,柬埔寨人均月收入仅200美元,缅甸更是低至不足150美元。
更黑暗的是,当地武装团体竟把这场混乱变成了“人肉集市”。他们把逃亡的电诈人员当作商品转卖,一名“熟练工”标价高达7万美元。
这些被转卖的人,有的被迫继续行骗,有的则主动寻求职场升级。
而缅甸军方所谓的清剿,被当地居民嘲讽为演戏,每晚的爆炸声雷声大雨点小,附近至少十几个诈骗园区仍在正常运营。
这场看似雷霆万钧的打击,最终成了诈骗产业链的人力资源重组大会。
![]()
“月薪1400美元?他们骗的可能是老人的救命钱!”这条高赞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愤怒。
网友们挖出细节,KK园区的诈骗中心专攻杀猪盘和加密货币骗局,每年从全球受害者手中榨取数十亿美元。
更有人犀利质问:“如果是被强迫的,为什么军方清剿时不逃反而主动应聘新工作?这分明是贼心不死!”
尤其当数据显示逃往泰国者不足10%,许多人认定剩余者多是自愿作恶。
这种情绪在得知电诈集团已向迪拜、南美扩张后彻底爆发,有网友痛心道打击就像打地鼠,今天端了KK园区,明天他们在迪拜重生,最终倒霉的还是普通人!
但另一派声音试图揭开灰色地带,“那些被7万美元转卖的人,何尝不是另一种奴隶?”
有人引用联合国报告强调,缅甸约有12万人被迫从事电诈,许多人被没收护照、遭受酷刑,甚至被威胁摘除器官。
一名菲律宾幸存者的自述被广泛转发:“10月22日,我和30多名同胞趁乱逃跑,那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更有人指出关键矛盾:在战乱不断的缅北,电诈已成为畸形的支柱产业。
当合法工作月薪不足150美元,1400美元的诱惑足以让穷人铤而走险。
专家指出,缅甸军政府被指控纵容诈骗以换取利益分成,而国际打击始终停留在抓小放大层面。一条被顶上热评的质疑引发深思:“如果真能没收头目资产、端掉保护伞,这些人力资源还会被明码标价吗?”
![]()
对比2022年缅北诈骗窝点清剿行动,历史惊人地相似。
当时也有大量从业者转移至柬埔寨,而此次KK园区事件再现打击,转移,重”的循环。
根源在于,这些地区长期陷入治理真空。缅甸军政府被指依靠诈骗集团分红,地方武装则靠转卖人口牟利。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东亚东南亚因电诈损失最高达370亿美元,但全球实际损失可能远超于此。
例如此次缅甸军方高调公开突袭细节,却被专家质疑是表演式执法,目的仅是缓解外交压力。
中国演员王星曾因招工骗局被困妙瓦底,而更多无名受害者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