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当全球大宗商品贸易还被美元结算的惯性裹挟时,一场发生在铁矿领域的“货币革命”已悄然落地。
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在2024年第四季度突然官宣,对华现货铁矿交易将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一反转距离中国中矿集团暂停美元交易仅过去一周。
作为全球七成铁矿的采购方,中国为何隐忍20年才打破美元垄断,这场看似简单的结算货币切换,背后藏着怎样的博弈与变局?
![]()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铁矿石是无可替代的“工业食粮”,从城市高楼的钢筋骨架到交通运输的车辆船舶,几乎所有重工领域都离不开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常年占据全球海运总量的70%以上。
过去20年间,中国从澳洲进口的铁矿石源源不断,几乎撑起了澳洲矿业的半壁江山,让相关矿山赚得盆满钵满。
但令人无奈的是,“量大”从未转化为“权大”,长期以来,中国虽身为最大买家,却在铁矿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定价权被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牢牢掌控,这家报价机构的背后投资方正是全球矿山巨头,形成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利益闭环。
![]()
在这样的规则下,澳洲矿山开采一吨铁矿的成本仅十几美元,卖给中国的价格却高达100多美元,这种明晃晃的溢价“杀熟”,中国只能被动接受。
更关键的是,即便承受不合理定价,中国连选择结算货币的权利都没有,20年来只能被迫使用美元完成交易,相当于在核心工业原料贸易中,始终被绑定在美元体系的框架内。
这种被动局面并非个例,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美元结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瓦解,但美元与石油等核心资源的绑定,让其依然是国际贸易的“硬通货”。
![]()
对于中国而言,铁矿贸易的美元结算不仅意味着要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成本,还面临着美元霸权下的支付风险,一旦国际局势变动,美元结算通道可能受限,直接影响钢铁行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
20年来,中国钢铁企业为这种被动格局付出了巨大代价,累计多支付的成本数以千亿计,这些“哑巴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隐痛。
改变的契机始于2022年,国家级中矿集团的组建标志着中国铁矿采购从“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
![]()
这家整合了上百家钢厂、数十家贸易商采购权的平台,打破了以往分散采购、各自议价的混乱局面,将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议价优势。
在中矿集团成立之前,澳洲矿企面对分散的中国采购方,始终掌握着谈判主动权,即便提价也不愁销路,而中矿集团的出现,让中国终于有了与矿企对等博弈的“筹码”。
2024年9月30日,中矿集团正式采取行动,暂停了与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计价的铁矿交易,同时通知下游企业统一执行新的采购标准,这一决策精准击中了必和必拓的要害。
![]()
中国市场贡献了其一半以上的核心利润,失去中国订单意味着巨额营收流失,更让必和必拓忌惮的是,中国已与非洲、巴西等地区的矿山建立了稳定合作,若长期断供,中国完全可以转向其他货源,而澳洲矿企的溢价地位将彻底崩塌。
外界原本预测必和必拓会强硬对抗,毕竟作为全球三大矿霸之一,其在铁矿贸易中从未轻易妥协,但现实却出乎意料,不到一周时间,必和必拓便公开声明,同意从第四季度起对华现货铁矿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
![]()
这一“认怂”背后,是对市场规律的清醒认知:中国不仅是最大的买家,更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现货结算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对任何一家矿企而言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必和必拓的妥协,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更是中国议价能力提升的直接体现。
必和必拓的人民币结算决策,看似只是交易货币的切换,实则是全球铁矿贸易规则的重大重构,这意味着20年来一成不变的美元结算旧秩序被打破,人民币正式进入大宗商品核心贸易领域。
《澳洲人报》将这一事件称为“人民币工程”,认为其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认可度显著提升,金融圈更是评价此举为“美元霸权的地震波”,因为铁矿石作为工业命脉,其结算货币的变更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
人民币在铁矿贸易中实现突破后,其影响力正在向更多大宗商品领域蔓延,煤炭、铜、粮食、能源、黄金等领域的贸易商已开始关注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事实上,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已逐步扩大,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提升至2.88%,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也持续增长。
铁矿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无疑为这一趋势注入了强劲动力,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
这场博弈的胜利,不仅是货币结算权的争夺,更是规则制定权的回归,20年前,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他人制定的规则,20年后,中国通过整合力量、战略布局,终于在谈判桌上拥有了话语权。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是产业协同能力的体现,中矿集团的成功实践证明,分散的市场力量难以形成合力,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才能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
![]()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而言,人民币结算的落地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将大幅降低,企业可以更精准地规划生产成本和利润预期。
同时,随着议价能力的提升,中国有望推动铁矿定价体系向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打破普氏能源资讯的垄断,建立更能反映市场供需的定价机制。
这不仅能降低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还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
铁矿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是中国货币主权觉醒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逐渐松动。
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结算选择,推动建立更加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符合全球贸易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20年的隐忍与坚守,终于换来了话语权的回归,中矿集团的强势出手,必和必拓的迅速妥协,不仅改写了铁矿贸易的结算规则,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
这场胜利告诉我们,在国际博弈中,一味妥协无法换来尊重,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掌握主动权,未来,随着人民币在更多大宗商品领域的渗透,中国将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铁矿贸易的货币之变,看似是一场商业谈判的结果,实则是中国经济实力与战略智慧的双重体现,它标志着中国从被动接受规则到主动制定规则的转变,也预示着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体系正在迎来深刻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人民币的崛起不仅将为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将为全球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