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轿车(基本型乘用车)指主要用于载客的封闭式四轮汽车,按排量、尺寸分为微型、紧凑型、中型和大型等类别。中国采用国家标准(GB/T 15089)分类,强调功能性而非豪华性,核心定位为大众出行工具。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渗透,轿车定义已扩展至纯电动(BEV)和插电混动(PHEV)车型,市场边界日益模糊。
二、行业特点
中国轿车行业呈现以下核心特点:
- 高竞争性与碎片化:市场参与者包括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合资车企(如大众、丰田)及新势力(如小米、蔚来),价格战与技术迭代频繁,导致集中度较低(前十大品牌市占率不足60%)。
- 政策驱动型:受“双碳”目标影响,新能源补贴、购置税减免及国六B排放标准延期等政策直接刺激需求,但政策波动性带来不确定性。
- 技术融合加速:智能化(L2+级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电池续航突破600公里)成为差异化核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8%-12%,高于全球平均。
- 渠道多元化:直营模式(如新势力)与传统4S店并存,线上预订占比升至30%,但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仍依赖实体渠道。
三、市场现状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累计值达587.2万辆,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10.1%。
![]()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
- 产量与增长:2025年上半年轿车产量累计587.2万辆,同比增长10.1%,显著优于2024年全年(1106.2万辆,同比仅增0.1%)。单月数据波动明显:2025年3月产量115.8万辆(同比+12.5%),6月回落至104.6万辆(同比+3.4%),反映季节性及政策消化影响。
![]()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累计
-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2025年H1新能源轿车占比突破40%,其中纯电车型(如小米SU7)表现亮眼,单车型230天销量破10万辆,创行业纪录。
- 区域与价格分化:一线城市新能源需求旺盛(渗透率超50%),而燃油车在低线城市仍占主导;10万-20万元价格带竞争最激烈,销量占比达60%。
- 消费行为变化:用户购车决策中,“智能化配置”(占比35%)和“续航里程”(占比28%)超越价格,成为首要考量。
四、未来趋势
基于技术迭代与政策导向,未来3-5年将呈现以下趋势:
- 新能源主导: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或超60%,800V高压快充和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将解决续航焦虑,推动纯电轿车普及。
- 智能化竞赛白热化:L3级自动驾驶落地(2026年预期),车企与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合作深化,软件订阅模式贡献10%-15%营收。
- 市场整合加速:中小品牌淘汰率上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提升份额(如传统车企收购新势力),行业CR5有望从45%提至60%
- 出口成为新引擎:依托成本优势,中国轿车出口量2025年或破500万辆,东南亚和欧洲为关键市场,但需应对贸易壁垒。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 价格战侵蚀利润:2025年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5%-7%,部分品牌陷入“以价换量”恶性循环
- 技术壁垒高企:芯片与电池供应链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40%),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成本压力。
- 政策退坡风险: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出,2026年起购置税优惠缩减,可能抑制需求
- 合资车企反扑:大众、丰田等加速本土化,推出低价新能源车型,挤压自主品牌份额。
机遇:
- 绿色消费升级:Z世代成为主力客群,环保意识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衍生二手车回购、电池租赁等新模式。
- 智能化红利:车联网与AI座舱催生数据服务市场,规模或达千亿元,软件收入占比将超硬件。
- 下沉市场蓝海:三四线城市轿车保有量不足100辆/千人(一线城市超300辆),新能源下沉政策(如充电桩补贴)释放增量。
- 技术出口窗口:中国电池与智驾系统全球领先,可借“一带一路”输出技术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