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三年前,小区里开了一家烧饼铺。打烧饼的师傅姓张,人很开朗也非常勤快,每天早晨不到四点钟就开始干活,即使这样烧饼还是供不应求。居民们喜欢一大早聚在他的小屋里,一边等热乎的烧饼一边唠家常,很多人都夸张师傅的烧饼打得好。有人悄悄给他算过一笔账,张师傅一早晨能稳赚二百元钱。
两年前,小区里又多了一家打烧饼的,师傅是个女的,姓李。李师傅很腼腆,不爱说话,由于刚开始干,没什么经验,烧饼打得不如张师傅的好吃,但价钱比张师傅的便宜一角。可即使这样,买的人也不多。好在李师傅还蒸馒头,而且蒸得一手好馒头,才使她的铺子得以为继。有人曾劝过她,你别打烧饼了,居民们都认张师傅的烧饼。言外之意让她放弃打烧饼,只专一蒸面食。可李师傅没有那样做,继续打烧饼,尽管每天只能卖上一两炉。
人们在张师傅的烧饼铺里说起李师傅的执拗。张师傅听后不屑地说:“这烧饼不是谁想打就能打的。知道吗?打一个烧饼,要十九道工序,少一道味都不正。”
可是李师傅没有放弃,仍是每天坚持地打下去。人们偶尔去买两个尝尝,竟然点头称道:“不错,味道比原来强多了!”
半年后,油、面、芝麻都开始涨价。张师傅把烧饼价又提高了一角。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买张师傅的烧饼,因为张师傅的烧饼味道正。可人们却发现,张师傅的烧饼不仅变小了,而且芝麻越来越少。以前,张师傅蘸芝麻的动作是又狠又准,现在却是又轻又飘,烧饼上面的芝麻粒简直能屈指可数。人们口上不说,却在心里计较:至于吗,就说是原材料涨价,可也总能卖出那几个芝麻钱吧!
张师傅的顾客开始流失。人们都来到李师傅那买烧饼,李师傅的烧饼便宜不说,个还大,特别是芝麻,蘸得满满的,咬一口,齿颊留香。人们纷纷称赞:“李师傅,你的烧饼打得已经超过张师傅的了!”于是,李师傅越来越忙,而张师傅却越来越闲,根本不用四点钟起来干活了。
前不久,张师傅的烧饼铺从小区里搬走了。人们都说,张师傅为了节省一点芝麻,却丢掉了信誉这个大西瓜,可谓得不偿失。
很多人初创业时,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总会有人松懈下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把自己从市场中淘汰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