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地震断层模拟实验室。江汉大学供图
人民网武汉11月6日电 11月5日,记者从江汉大学获悉,能模拟大地震致地层断裂破坏的“地震断层模拟实验装置”在该校通过验收。此套装置将推动我国强震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理念从传统的“被动避让”迈向科学的“主动防御”,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
这套“地震断层模拟实验装置”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汉大学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谢礼立领衔的土木工程灾害科研团队牵头研制,历时4年建成,总投资逾亿元人民币。
“地震断层模拟实验装置”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是一个巨大的箱体结构,长16.5米,宽5米,高4.6米。而装置的下部则深入到地表下10米。这里有水平错(震)动台和竖向错(震)动台两个托举箱体,箱体两侧是大功率液压振动器。它们提供的水平双向最大推力为1080吨,纵向推力则能达到1600吨。
科研团队相关负责人指出,高原铁路、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一直面临着强震断层致灾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能准确模拟活动断层的大型物理实验装备,解决制约工程抗灾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
据介绍,传统的地震模拟振动台仅能复现“地震动”,无法模拟“断层位错”,在研究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而江汉大学研制的“地震断层模拟实验装置”则打破这一固有局限,在国际上首创大尺度(平面17米×7米)、大位移(1米)、大负载(500吨)和断层三维空间运移模拟功能,能真实再现地震断层对隧道、桥梁等工程设施的破坏过程,为优化工程设计、提升抗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江汉大学科研团队已启动大尺度韧性隧道结构的跨断层物理模型试验,旨在揭示隧道在断层作用下的灾变机理,为实现“活动断裂—工程损伤—工程灾害—灾害预警”全过程防控提供关键技术。(张隽 赵国臣 余亚华 易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