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是49岁的崆峒区融媒体中心机房值机员张莉滟在本月的第1个夜班。
![]()
当大多数人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归家之路时,张莉滟的一天才刚刚过半。
下午4点到次日早晨8点半,是她的夜班时间。在这个“上两天休一天”的轮班制中,每周2-3次的夜班是她的常态。让我们走进这个夜晚,感受这位“守夜人”的坚守。
下午3:45,傍晚的阳光斜照进机房,迎着夕阳交接班的张莉滟已经提前到岗。
![]()
“滟滟,白班播出情况一切正常。”她从白班同事陶小锋手中接过值班日志,仔细阅读每个运行记录。
这是她本周的第二个夜班。对她而言,这种轮班制是常态,生物钟早已习惯了这种昼夜颠倒的节奏。
下午4:00,在确保电脑、主控平台正常运转之后,张莉滟开启了长达16个多小时的夜班。
傍晚5:30 ,“滟滟,新闻过去了!你加一下!”制播室的同事将新一期《崆峒新闻》打包完成发送至播出机房。
她用最快速度检查并添加至节目播出系统,确保晚上的三轮新闻的正常播出。
![]()
“滟滟,你老公的爱心晚餐来了!”制播室的同事打趣道。这是夜班特有的温馨时刻——丈夫提着保温盒出现在机房外。
“今天的烩菜很好吃,趁热吃。”短暂的相聚后,丈夫匆匆离开,而她将继续漫长的守夜。这样的“送餐服务”已成为他们婚姻中独特的默契。
晚上7:00,这个时段是晚间重点保障新闻时段,需要重点关注,滟滟几乎不离开座位,连水都喝得很少。
“这个时段我们要注意新闻联播是否延长,播出信号是否正常,如有特殊情况要立即汇报。如果遇到节会期间或节假日更要警惕,别人休息的时候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说这话时,她的眼睛仍紧盯着屏幕。
晚上9:00,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滟滟在机柜间和主控台前检查着设备运行状态。
“夜深人静时,夜间值班每个细节都需要更加警惕。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是问题的前兆。”她说。
![]()
熬过人体最困倦的时段,滟滟起身活动了一下,用冷水洗了把脸。
23:00,节目播出完毕,值班人员关机,并前往值班宿舍休息。
清晨7:30,滟滟在日志上工整地写下:“夜班一切正常,所有设备运行稳定。”
早晨8:30 ,和接班同事交接完工作,张莉滟走出大楼。
清晨的阳光洒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而她的“一天”刚刚结束。
回到家时,家人已经出门上班,这种“时差”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
记者手记:
当我们在睡梦中安眠时,像张莉滟这样的融媒体守夜人正睁大双眼,守护着信息传播的通畅。他们没有正常的作息,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有的只是轮转的班次和不变的坚守。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守夜人,用他们“颠倒”的付出,确保了融媒信号24小时不间断地传送到千家万户。
向每一位深夜里的守夜人致敬!
(记者:梁璐 编辑:王娜 审核:牛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