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山东一对夫妻冷战10天不说话,男子深夜加班回家见妻子没留饭失望进屋,谁料,下秒妻子的举动让人泪目

0
分享至

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出版诗集/图书加微shicishijie02

作者:深海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夫妻结缘,不是穿衣吃饭,生儿育女,而是彼此滋养,相互成就,提升生命的层次。

前两天,在短视频刷到一则段子:

山东某对夫妻因琐事争吵,连续十天互不理睬。

这天丈夫深夜加班归来,又累又饿,推开家门,看到妻子和儿子正在吃饭,桌上只有凉拌黄瓜和儿子碗里的一个鸡腿,没有他的碗筷。

他心里一凉,以为妻子还在生气,连饭都没给他留,便失望地回了卧室。

没想到,他刚进去,妻子就起身去了厨房,接着端出了专门为他留的热气腾腾的饭菜。

儿子也懂事地把自己的鸡腿拿给爸爸,叫他出来吃饭。

出房间后,丈夫看到满桌的菜肴才明白,妻子并非还在怄气,两人对视后都忍不住笑了。

一个微笑,一个轻吻,所有的委屈在那一刻烟消云散,十天的冷战就在这顿充满爱意的晚餐中化解了。


这个平凡却温暖的家庭片段,在网络上激起了广泛的共鸣。

它击中了每个人内心最朴素的渴望:即使有争吵、有误会,家最终应该是一个用温暖化解冰冷的地方。

就像有人说的:“婚姻不是战场,不需要一争高下。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取暖,而不是彼此消耗。”

两口子过日子,磕磕碰碰是常事。可一旦长时间陷入冷战,一个不问,一个不说,再暖的心也会慢慢凉透。

别让沉默筑成墙,把爱困在两头;要让体谅架成桥,让心重归一处。

01

婚姻里最大的内耗:

用沉默,耗尽彼此的感情

作家毕淑敏在《爱怕什么》中写道: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需要详尽表达和传递的。”

中年夫妻的感情,往往不是败给了岁月,而是输给了沉默。

有太多的人,在面对冲突时总是避之不及,认为它是关系破裂的信号,以为回避就能保全。

但你以为沉默是冷静,在对方眼里却是不在乎;你以为沉默是退让,在对方心里却是拒绝沟通。

发生冲突并不可怕,将其演变为冷暴力,才是婚姻中最无声的杀手。

它不像争吵那样来得快去得快,而是像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磨掉热情,凉透人心。

而婚姻里的沉默,就像慢性毒药,今天你沉默一次,明天我沉默一次,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说话的欲望了。

沈腾和刘涛曾演过一部名为《话癌》的小品。

剧中,沈腾饰演的丈夫在家里几乎从不开口。

妻子问他晚饭想吃什么,他不说话;问他周末有什么安排,他不回应;甚至当他明显心情不好时,妻子关心地问一句“怎么了”,他也只是摇摇头,走开。

终于,在又一次得不到任何回应后,妻子积累的情绪彻底爆发了。

她红着眼眶,声音颤抖地说:

“你说话啊!你说句话你会死啊?你多久没跟我正经说过话了?早知道这样,你当初干嘛要娶我!”


面对这样撕心裂肺的质问,丈夫的反应仍是默不作声。

妻子看着眼前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再争吵,不再哀求,平静地选择了离婚。

对她而言,那段婚姻早已名存实亡,比孤独更孤独的,是和一个不回应你的人耗在一起。

婚姻里,只要一方患上“话癌”,就会把整个家庭拖入无休止的内耗。

毕竟一个家里,该有的对话、沟通、商量统统没有,只剩下冰冷的沉默,那种氛围足以让人窒息。

法国心理学家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中指出:

“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双方都是受害者。”

当夫妻选择用沉默惩罚对方,何尝不是在惩罚自己?

争吵再激烈,至少还能听见彼此的声音,而沉默,却是一堵墙。

你猜不透我的委屈,我不懂你的难过,最后,所有的期待都变成了失望,所有的爱意都变成了怨恨。

别让冷战,代替了交心;别让无声,杀死了有心。


02

关系好的夫妻,

懂得放下面子,守住里子

知乎上有人问:夫妻冷战,谁该先低头?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道理上是谁错谁道歉,可情感上,双方都坚信是对方错了。

结果往往是两个人都揣着各自的理,硬撑着面子不肯先服软,任由关系在冷战中干耗

其实婚姻里哪有真正的输赢?在爱人的真心面前,所谓的面子,往往一文不值。

而那个愿意先低头的人,从不是出于软弱,而是因为深谙相处的智慧与格局。

于是,他们便成了家庭的“定心丸”,既能用包容化解矛盾,也赢得了关系中最珍贵的和睦,是真正有智慧的赢家。

陆毅与鲍蕾相伴近三十年,是公认的模范夫妻。

在一次访谈中,鲍蕾说过一句让全场惊讶的话:“30年,我们两个谁都没说过一句重话。”


这背后,不是没有矛盾,而是两人共同守护的相处智慧。

鲍蕾坦言,自己情绪上来时习惯用冷战来缓冲,避免说出伤人的话。

而关键就在于,陆毅从不让她一个人陷入冷战的僵局。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然后毫不犹豫地、用各种方式去哄她开心。

在漫长的婚姻里,陆毅往往是先低头的那一个。他甚至在节目中笑谈:

“到我们这个年纪......随时随地能低头认错,什么面子,什么尊严,在老婆面前啥都不是。”


关系好的夫妻,往往最懂这个道理:

在感情里,愿意主动低头,不是因为理亏,而是因为把对方的感受和彼此的关系,看得比一时的输赢和那点面子更重要。

他们一个懂得适时放下身段,一个懂得永远不说重话,这看似简单的坚持,正是他们对彼此最温柔的守护。

作家亦舒曾说:

“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 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

现实中,很多夫妻过得不幸福,就是因为太看重面子。

明明在乎对方,却拉不下脸先开口;明知自己有错,却怕丢面子不肯道歉。

结果一个等另一个来哄,另一个等这个道歉,好好的感情就在无谓的僵持中渐渐耗尽了。

感情中的问题本身并不难解决,难的是双方都不愿意先放低姿态。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辩理的赛场。

当你愿意为所爱的人放下武器、主动走向对方,你赢得的不是一场争吵,而是整个幸福的未来。

所谓恩爱夫妻,不过是吵了一辈子,还舍不得离开对方一天。

逞一时口快,伤一世感情;退一步当下,赢一生相伴。


03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

轮流低头,适可而止,互相体谅

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行至半程,会愈发懂得,家庭才是我们生活的重心与底色。

而一个家,是能在风雨中互相支撑,还是在风浪里彼此消耗,取决于家人的相处方式。

那些将家庭经营得温暖和睦的人,秘诀无他,不过是做到了:轮流低头,适可而止,互相体谅

(1)轮流低头,是相处的格局

有人说,婚姻里,不能只有一个人低头,否则久了,谁都会累。

确实如此。

婚姻就像双人舞,有时你进我退,有时我进你退,步伐一致才能翩翩起舞。

如果每次吵架,总是同一个人低头,势必会心生委屈;而另一个人习惯了被迁就,任性便会肆意滋长。久而久之,关系的天平必然倾斜。

真正健康的婚姻,是轮流低头。这次你主动道歉,下次我抢先服软;这次你哄着我,下次我疼着你。

单方面的妥协,终难长久双向的付出,才有温度。

2适可而止,是双赢的智慧

婚姻里,最忌讳的就是得理不饶人。

很多时候,矛盾本身并不严重,可偏偏有人不肯适可而止,非要争个是非高下,结果把小事闹大,把感情吵淡。

其实夫妻之间,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绝大多数的争吵,都源于鸡毛蒜皮。

之所以愈演愈烈,不过是因为两人都憋着一口气,谁也不愿先退一步。

真正在乎你的人,会主动给你个台阶,而懂得珍惜的人,也自然会顺着下来,不让对方难堪。

这世上没有天生完美的伴侣,所有能够长久的感情,无非是你愿意让一步,而我也懂得见好就收。

适可而止,不是懦弱或妥协,而是给彼此一个回旋的余地,给感情一个缓冲的空间。

退一步,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3互相体谅,是相伴的福气

余华在《女人的胜利》中写道:

“不管是幸福的婚姻,还是不幸的婚姻,都没有单独胜利的一方,只有双赢或是双输。”

婚姻之中,没有谁理所当然应该付出,也没有谁天生就该被照顾。

所有长久的陪伴,都源于双向的奔赴与体谅:

两个人都有脾气,却懂得在情绪临界点收住声音;两个人都有自尊,却明白爱比面子更值得珍重。

不会因为一次争执就翻旧账,也不会因为一点分歧就冷暴力;你愿意为我退一步,我也甘心为你让三分。

风雨人生路,那个你愿意为他低头的人,才最该被珍惜。


听过一句话:

“夫妻结缘,不是穿衣吃饭,生儿育女,而是彼此滋养,相互成就,提升生命的层次。”

婚姻从来不是一场博弈,而是一场共修它的道场不在别处,就在你我心里。

当你不再执着于眼前的输赢对错,转而珍惜彼此长久相伴的情分,内心便会安定。心定了,婚姻自然就稳了。

这条路漫长且不易愿我们都能在婚姻里,既成为熠熠生辉的自己,也做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携手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年。

点亮文末爱心与所有朋友共勉!

↑↑↑点击图片了解招募详情↑↑↑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作者:深海,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趣说诸子百家》《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吴石案发,还有一人比谷正文手段更狠,他才是覆灭地下党的关键

吴石案发,还有一人比谷正文手段更狠,他才是覆灭地下党的关键

历史有些冷
2025-11-06 21:20:03
碧桂园“赖账”成功

碧桂园“赖账”成功

好猫财经
2025-11-07 09:35:44
解禁复出才1年,赵心童再破天花板,让丁俊晖和整个体坛沉默了

解禁复出才1年,赵心童再破天花板,让丁俊晖和整个体坛沉默了

李橑在北漂
2025-11-07 07:04:09
郑丽文就职演说为何让马英九流泪?岛内媒体人:看见蓝营的希望

郑丽文就职演说为何让马英九流泪?岛内媒体人:看见蓝营的希望

海峡导报社
2025-11-02 14:31:05
62年,周总理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主席,直言:我不认为我有什么错

62年,周总理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主席,直言:我不认为我有什么错

百年人物志
2025-05-23 10:33:50
杭州教育局还是很坦诚的

杭州教育局还是很坦诚的

林中木白
2025-11-07 10:35:49
NO!库里伤病更新+归期未定,勇士阵容遭重击,詹姆斯复出倒计时

NO!库里伤病更新+归期未定,勇士阵容遭重击,詹姆斯复出倒计时

球童无忌
2025-11-07 23:13:51
官方:2026年世界杯洲际附加赛及欧洲区附加赛抽签日期确定

官方:2026年世界杯洲际附加赛及欧洲区附加赛抽签日期确定

懂球帝
2025-11-07 23:04:03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老闫侃史
2025-08-10 18:05:03
曾医生和副院长的视频已传到了外网,网友透露更多内幕

曾医生和副院长的视频已传到了外网,网友透露更多内幕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7 11:06:49
10亿播放量歌手上音综被淘汰,评委常思思:你为什么不用自己大爆歌来参赛呢

10亿播放量歌手上音综被淘汰,评委常思思:你为什么不用自己大爆歌来参赛呢

极目新闻
2025-11-07 11:13:40
倪萍谈母亲:童年被她伤害太深,放学小流氓跟踪我,都想跟他们走

倪萍谈母亲:童年被她伤害太深,放学小流氓跟踪我,都想跟他们走

精彩背后的故事
2025-11-07 13:02:58
韩莉,被查

韩莉,被查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7 11:50:27
演员温峥嵘自曝刷到AI盗播,抖音副总裁李亮回应

演员温峥嵘自曝刷到AI盗播,抖音副总裁李亮回应

界面新闻
2025-11-07 08:57:44
四川首条“自带地暖”的高速公路亮相,告别“暴雪即封路”

四川首条“自带地暖”的高速公路亮相,告别“暴雪即封路”

IT之家
2025-11-07 15:26:11
6亿打水漂?投资人揭《美人鱼2》不上映原因,劣迹艺人害惨周星驰

6亿打水漂?投资人揭《美人鱼2》不上映原因,劣迹艺人害惨周星驰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9-02 00:48:54
天呐,这是黄晓明?不得不说,差点没认出来啊

天呐,这是黄晓明?不得不说,差点没认出来啊

乡野小珥
2025-10-21 14:40:30
为马宁撑腰!印尼2国脚因推搡他遭FIFA重罚 禁赛4场+共罚款48.4万

为马宁撑腰!印尼2国脚因推搡他遭FIFA重罚 禁赛4场+共罚款48.4万

我爱英超
2025-11-07 18:54:11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记者手记:不产一粒生豆,昆山何以打造千亿元级咖啡产业?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记者手记:不产一粒生豆,昆山何以打造千亿元级咖啡产业?

新华社
2025-11-07 09:54:05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小舟谈历史
2025-10-15 09:30:14
2025-11-08 00:31:01
诗词世界 incentive-icons
诗词世界
中国最大的诗词平台
6946文章数 120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手机
数码
旅游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数码要闻

萤石启明Y5000FVX Ultra体验:当智能锁拥有三块屏幕和AI大脑

旅游要闻

四川这座村落为何吸引全球目光?探访“最佳旅游乡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