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迁出村里,老家土地还能确权给自己吗?答案来了
村口的晒谷场上,秋日的阳光暖洋洋的,几位大叔大妈正围坐着唠家常。60岁的王大叔吧嗒着旱烟说:“我儿子5年前把户口迁去城里买房了,现在村里确权土地,他那2亩承包地还能写他名字不?”旁边的李婶接过话茬:“我闺女嫁去邻村,户口也迁走了,老家的老房子还在,宅基地能确权给她不?”还有刚从城里回来的小张发愁:“我大学毕业留在外地,户口早迁走了,爸妈留给我的承包地,会不会被村里收回啊?”
户口迁出农村,老家的土地就成了很多人的“心病”——怕确权没自己的份,辛苦种了一辈子的地被收回;又不知道政策到底咋规定,听着各种小道消息心里没底。其实这事早有明确答案,从《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订)、《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16年施行),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2024年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通知,不同情况的土地确权规则都写得明明白白。
![]()
一、先分地类: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规则不一样(2023年政策明确)
首先得搞清楚:老家的地是“承包地”(用来种地的)还是“宅基地”(用来建房的),两者确权政策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2024年发布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指引》,核心原则是:承包地看“承包权是否保留”,宅基地看“房屋是否存在” 。简单说,承包地只要没主动退,大概率能确权;宅基地得有房子在,才能跟着确权,没房子就难了。
2024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已达96.3%,其中承包地确权率92%,宅基地确权率88%,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土地都已完成确权,户口迁出的农户只要符合规定,也能顺利拿到确权证书。
二、承包地:户口迁出,这3种情况能确权,1种情况不行(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
承包地是农民的“口粮地”,政策对其权益保护最明确,户口迁出不代表必然失去确权资格,关键看你属于哪种情况:
1. 进城落户,没主动退承包地:必须确权给本人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2018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条明确:“国家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前,应依法保障其承包地各项权益。
也就是说,你把户口迁去城里(不管是买房落户、积分落户),只要没主动向村集体申请退出承包地,村集体就不能收回,确权时必须登记在你名下。2024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1.2亿进城落户农民保留了承包地,确权率达92%。比如河南的张先生,2020年户口迁去郑州,老家2.5亩承包地没退,2023年确权时顺利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现在租给同村人种,每年能拿3000元租金。
2. 上学、参军、服刑,户口临时迁出:按集体成员确权
很多人因为上大学、服兵役、服刑把户口迁出农村,这种“临时迁出”不影响土地确权。政策明确:这类情况属于“户口迁出但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承包地确权登记在本人或家庭成员名下。
比如小王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去学校,老家的承包地一直由父母耕种,2024年确权时,证书上还是小王的名字;小李服兵役户口迁出,村集体没收回他的承包地,确权时正常登记,退伍后还能继续耕种或流转。
3. 嫁入/入赘其他村,没在新村分地:原村承包地可确权
如果因为结婚把户口迁到配偶所在村,但在新的村集体没分到新的承包地,那么原来村里的承包地依然归你,确权时可以登记在自己名下。反之,如果在新村已经分到承包地,原村的承包地就会被收回,不能再确权。
4. 主动申请退出承包地:不能再确权
如果之前已经书面申请退出承包地,并且拿到了村集体的补偿,那么土地所有权就归村集体了,自然不能再确权给自己。这种情况一旦确认,就没法反悔,所以当初退地时一定要想清楚。
三、宅基地:户口迁出,只有1种情况能确权,其余都不行(2024年自然资源部新规)
宅基地确权比承包地严格,核心看“房屋是否存在”,因为宅基地使用权是“地随房走”,没房子就没了使用权。
1. 户口迁出,但老家房屋还在:能确权(登记为“宅基地使用权人”)
根据2024年自然资源部《关于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若干问题的通知》,户口迁出农村后,只要老家的房屋还完好无损(能正常居住),就可以依法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证书上会注明你是“宅基地使用权人”。
但有个关键限制:只能确权,不能翻建、扩建。等房屋自然倒塌、灭失后,宅基地使用权会被村集体收回,不能再重新申请建房。比如浙江的陈女士,2019年户口迁去杭州,老家的两层小楼还在,2023年确权时顺利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现在逢年过节还能回去住,但不能拆了重建。
2. 户口迁出,老家房屋已倒塌/灭失:不能确权
如果户口迁出后,老家的房屋没人维护,已经倒塌、无法居住,或者被拆除了,那么宅基地就会被村集体收回,不能再确权给自己。2024年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这类情况占户口迁出农户宅基地未确权案例的63%,核心原因就是“房屋不存在,宅基地使用权随之消失”。
3. 户口迁出后,再买村里的宅基地/农房:不能确权
很多人想“户口迁出后,再买村里的农房留个根”,但政策明确禁止:城镇居民(包括户口迁出农村的人)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或农房,就算买了,也不能确权,合同还可能被认定为无效。2023年全国查处的宅基地违规交易中,这类情况占比达28%,最后大多是“钱房两空”。
四、特殊情况:户口迁出后又迁回,能确权吗?(2023年农业农村部答复)
有些朋友户口迁出后,又想迁回村里,这种情况的土地确权,看“迁回后的集体成员资格”:
如果迁回后,经过村集体成员大会同意,重新取得了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比如在村里长期居住、参与集体事务),那么承包地和宅基地都能正常确权;如果只是户口迁回,但没取得集体成员资格(比如空挂户口,不在村里居住、不参与集体事务),那么只能对原有房屋对应的宅基地确权,不能重新申请承包地或宅基地。
2023年农业农村部答复网友咨询时明确:“户口迁回农村后,是否享有土地确权资格,关键看是否恢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由村集体依法表决确定。”
五、实操指南:3步确认自己能否确权,少跑冤枉路(2024年官方流程)
户口迁出的朋友,不用再瞎猜,按这3步操作,就能知道自己的土地能不能确权:
1. 查清楚“土地类型和现状”:先明确是承包地还是宅基地,承包地是否还在耕种、没被村集体收回;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否完好。
2. 核“集体成员资格”:向村委会咨询,自己是否还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比如进城落户没退地、上学参军临时迁出,一般仍算成员)。
3. 备材料申请:能确权的话,准备身份证、原户口本、土地承包证/老宅基地证、房屋照片(宅基地确权用),向村委会提交确权申请,由村委会统一报乡镇自然资源所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就能领证。
六、常见误区:这2个坑千万别踩,不然确权失败(2024年官方警示)
1. 误区1:以为户口迁出,土地就一定被收回:错!只要没主动退承包地、宅基地上有房屋,就能确权,村集体不能强制收回,这是政策明确保障的。
2. 误区2:确权后的宅基地能随便翻建:错!户口迁出后确权的宅基地,只能使用现有房屋,不能翻建、扩建,房屋倒塌后宅基地会被收回,这点一定要记牢。
总之,户口迁出农村后,老家土地能不能确权,核心看“土地类型+是否保留权益+房屋现状”:承包地没退就能确权,宅基地有房就能确权,没房没承包权就不能确权。政策的初衷是“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不让户口迁出的农民吃亏”,但也不允许违规侵占集体土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