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9月7日清晨,拉蒙机场的爆炸撕开了以色列“安全神话”的假象,画面中,黑烟在航站楼上空滚动,旅客慌忙撤离,安保人员大声指挥疏散。
![]()
随后以色列安全部门承认,这是胡塞武装从千里之外发射的一架无人机直接命中目标。
这并不是以色列第一次遭遇无人机袭击,但意义非同寻常,几十年来,以色列几乎一直将防空系统视作国家安全的基石,“铁穹”被宣传成能够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然而,这次袭击暴露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再昂贵、再复杂的防御体系,也可能被一架低成本、改装简陋的无人机突破。
无人机战术的核心,在于“廉价对抗昂贵”,胡塞武装可能只花费数千美元,就能制造出具备攻击能力的无人机。
![]()
而拦截这样目标的导弹,每一枚成本都高达数万美元甚至更高,更糟糕的是,拦截并不百分百成功,这次事件正是最直观的例证。
这起袭击让人看到一种未来战争的雏形:不是由航母、战机主导的大规模对抗,而是由小型无人机、导弹和网络战交织而成的非对称冲突。在这种模式下,以色列即便拥有先进装备,也无法完全消除安全焦虑。
胡塞武装很快在也门方面宣布,这是他们对以色列报复行动的一部分,并警告“袭击不会停止”,这次袭击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却在政治与战略层面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警示:即使身处千里之外的武装组织,也能对以色列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
以色列长期以“中东最强防御系统”自居,从“铁穹”到“箭”式反导,再到美制“萨德”系统,它们构建了一张几乎覆盖全国的防空网络,然而,现实情况却一次次证明,再昂贵的技术也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胡塞武装此次袭击成功,说明低成本的无人机依旧能够找到突破口,不同于传统导弹,无人机可以低空慢速飞行,甚至贴近地形航行,让雷达难以捕捉,对于以色列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巨额防御开支与实战效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正处于多面受压的状态:北面有黎巴嫩真主党,西面是加沙的武装派别,红海航道又频频遭胡塞武装袭扰,如今,即便是远在也门的力量,也能把火种带到以色列本土。
![]()
在胡塞看来,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前哨,是他们必须要打击的目标,而消耗战恰恰是胡塞最擅长的方式。一次无人机袭击的成本,也许只是以色列拦截系统的一小部分,但对外界舆论和以色列民众心理的冲击,却远大于其军事价值。
这种“光脚打法”让以色列格外被动,它无法用传统的战争思维来彻底解决问题:即使空袭也门境内目标,胡塞依然可以在下一次找到机会发动袭击,对以色列来说,胡塞并非一个单纯的军事威胁,更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战略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