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神游的时候,无意间搜索到,藤县,平南都有一座叫做“都坡”的文昌塔。一座在藤县和平镇都坡村,一座在平南县安怀镇高荔村。
更多巧合的是,两塔都是清嘉庆年间修,型制都差不多,都是古代传统风水意味的文塔,现在又是分是两地的县级文保单位。
区别就是藤县都坡塔是三层,地方人文记载多;平南都坡塔是二层,地方人文记载少。
可以说,各有特色。
![]()
藤县都坡塔,又称都坡文昌阁,当地又称“文笔塔”。据介绍,此塔为当时的都坡邓氏家族所建,主要就是在封建科举时代,自上而下,全社会都传承着尊文崇教,“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总是希望能通过科举,进身士族,以“耕读传家文化”改变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
不过,建造文昌塔,也并不仅仅是当时的邓氏家族想法,而是整个藤县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全县各乡村,建设与“文昌”有关的塔,阁就有十二座之多,名字稍有差别,但基本上都是供奉文昌帝君,魁星等相关的“文运之神”。
清康乾时期,几代皇帝都大肆尊供文昌帝,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隆重祭祀,地位不说与孔庙相当,那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像传统的地方文庙规制,一般主殿祀孔子,但也会专门立个文昌神位,有条件的建设的,就在文庙范围弄个文昌阁;没条件的,也会在城里另找个地方,专门建设一座。
在古代,一般供奉孔子都是官家行为,只有在文庙这样的官家建筑中才会有,并且是一种制度,包括建筑的形制。而供奉文昌神,则是广泛的民间行为,一个地方可以有一座,也可以有多座,官家可以建,民间也可以自己建设,建筑形制则没有要求,可是是阁,可以是楼,也可以是塔,造形很多。
藤县都坡文昌塔,其实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建设,到嘉庆时,由于种种原因,邓氏家族选择重建,并于嘉庆二年(1797年)建设完成。此塔位于“都坡渡口”不远处的紫薇山,这可是风水宝地,在传统文化中,“紫薇”和“文昌”之间就有着很深的渊源。
塔身为六角空心三层砖木结构,高约17米,墙体用青砖错缝叠砌,往上层缩级内收,塔旁茂林修竹风景幽雅。一层拱门上方雕刻有“宏开文运”、二层门额“文昌阁”、三层圆窗竖匾“魁星楼”字样。塔顶呈锥形,土瓦盖面。每层飞角重檐,雅观别致,塔内雕梁画栋。
这也护佑着当地的文脉,文气兴盛。
藤县都坡文昌塔建好没几年,就在嘉庆六年(1801年),朝廷下令将文昌帝君编入国家祀典,文昌帝君的信仰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由此藤县境内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文昌阁建设就开始了,不过,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风雨,藤县境内嘉庆年间建设的十二座文昌阁,基本都消失于史,而最后却只有这藤县都坡文昌塔得到完整保留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
平南安怀镇高荔村的都坡文昌塔,历史记载就少了,现在基本查不到什么文献记录。只知道其为文昌阁形制,不过,他可不叫文昌阁,而叫五帝殿。
为什么五帝殿又叫文昌阁呢?
那就是文昌文化了,民间传统的文化中,有五位神明与“文昌”有关,分别是:“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吕祖仙师”、“文衡帝君关圣帝君”。
这五位大神都和科举,文气有关,直白的说,凡是“文章”有关的他们都管,所以,古代科举学子都敬奉。只不过最出名的就是文昌,其他几位大神了解比较少。,
这也是平南都坡文昌塔的特别之处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