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美国在战争末期已部署数百万大军,但太平洋战场的主要作战重担仍落在海军与航空部队身上。美国强大的工业如流水线般快速生产新战列舰、巡洋舰与航空母舰,远超日本击沉的速度。到战争末期,美国在数量上已形成压倒性优势。被两大洋隔绝敌人的美国,也力求在质量上超越对手。大规模欧洲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便着手研发面向新世界冲突的驱逐舰。
最初的尺寸限制到1939年底已被取消——海军的所有需求已无法塞进1600吨排水量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欧洲战争的首批交锋带来了修正,驱逐舰的防空与反潜武装亢需紧急强化。
“弗莱彻”级驱逐舰项目于1940年1月27日获海军部长批准。首批25艘于1940年6月28日与7月1日订购。1942—1944年间共建造175艘该级舰。
其中之一为 DD-661,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袭击中阵亡的战列舰第1师司令、海军少将艾萨克·坎贝尔·基德(Isaac Campbell Kidd)命名。**“基德”号(DD-661)**成为美国海军首艘以此命名的驱逐舰。
得知日军偷袭后,他立即冲向旗舰**“亚利桑那”号**舰桥,“勇敢履行在航高级军官职责,直至‘亚利桑那’号因弹药库爆炸及舰桥直接中弹而炸毁为止,他在此过程中殉职”。
![]()
海军少将 艾萨克·坎贝尔·基德
![]()
约1939年,基德上校在“亚利桑那”号甲板上
驱逐舰 USS Kidd (DD-661) 于1942年10月16日在纽约由联邦造船与干船坨公司(新泽西州卡尼)开工建造。1943年2月28日下水,船只教母为其英雄遗孀——艾萨克·S·基德夫人。1943年4月23日正式编入美国海军。
关于另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频道已发表过文章。“威廉·D·波特”号也是一艘“带刺”的舰船,而**“基德”号**也绝不缺乏个性。
![]()
![]()
![]()
![]()
目前,“基德”号是世界上仅存的四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之一,也是唯一保持二战时期状态的舰艇。自1983年起,它在路易易斯安那州作为博物馆舰服役。
“基德”号(USS Kidd, DD-661)
建造商:联邦造船公司,新泽西州卡尼
开工日期:1942年10月16日
下水日期:1943年2月28日
海试日期:1943年4月23日
退出现役:1946年12月10日
同型舰:USS Fletcher 及其他173艘驱逐舰排水量:标准2050-2060吨,满载2500吨
尺寸:
- 长度:376英尺6英寸(114.7米)
- 宽度:39英尺8英寸(12.09米)
- 吃水:17英尺9英寸(5.41米)
动力系统:
- 2台齿轮蒸汽轮机(GTZA),4座锅炉,60,000马力;2轴推进
- 航速:35-35.5节
- 燃料储备:500吨
- 续航力:15节时4490-6500海里
- 乘员:273-329人
装甲防护:
- 舷侧:12.7毫米
- 甲板:12.7毫米
- 战斗指挥室:19毫米
武器装备:
- 5门单装127毫米/38倍径Mark 12主炮
- 4门40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高射炮,或6门(3×2)博福斯40毫米炮;7门(7×1)厄利孔20毫米炮
- 2具五联装21英寸(533毫米)Mark 15鱼雷发射管
- 6具K型深水炸弹投射器,2具深水炸弹投掷轨
- 每枚鱼雷战斗部装填225公斤“托佩克斯”高爆药
船体结构:舰体主要采用焊接光滑甲板设计,带有明显的鞍形剪力。机炉舱下方设有双层底。船艏水下部分设有小型防鱼雷球鼻艏,舰尾为椭圆形。舰桥为美式标准开放式,上层建筑为典型美国海军风格。
防护:舰体在动力舱区域设有12.7毫米防破片装甲,战斗指挥室区域为19毫米装甲钢板。
动力细节:由两台蒸汽轮机和四座锅炉驱动双轴推进。海试中在约60,000马力下达到35-38节航速。满油状态下,15节航速续航4490海里,12节航速续航4900海里。
乘员:USS Kidd 总乘员329人。
电力系统:由两台涡轮驱动主发电机和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
主炮详述:配备五门单装127毫米/38倍径Mark 12通用主炮(Mk 30炮塔),被认为是二战最佳通用舰炮。虽为手动装填,但得益于高速射击和任意仰角下的轻便装填(电动瞄准与供弹系统),性能优异。
![]()
主炮塔:127毫米5"/38 Mark 12
![]()
![]()
Mk 30炮塔内5"/38 Mark 12主炮炮组
![]()
防空火炮:
驱逐舰配备六门博福斯40毫米炮,分为三座双联装(两座位于后烟囱两侧,一座位于2号与3号主炮之间);以及七座单管厄利孔20毫米炮。
![]()
厄利孔
![]()
鱼雷武器:
由两具五联装533毫米Mark 15鱼雷发射管组成。舰上携带十枚533毫米Mark 15鱼雷,无备用鱼雷。
![]()
1943年7月12-13日,“尼古拉斯”号驱逐舰上向五联装鱼雷管装填533毫米Mk 15鱼雷
![]()
“奥布莱恩”号驱逐舰(USS O'Brien, DD-725)上的Mk 15鱼雷
反潜武器:“基德”号使用两具深水炸弹投掷轨和六具K型深水炸弹投射器(K-Gun)进行反潜作战。
现代化改装
“基德”号共进行过两次现代化改装,均以增强防空火力为目标。
- 1945年2月至5月:新增两座博福斯双联装40毫米炮。
![]()
战后,在驱逐舰上拆除了一具鱼雷发射装置,并重新调整了防空武器配置:用两座四联装博福斯炮替换了原来的两座双联装博福斯炮,用六座双联装厄利孔炮替换了原来的七座单装厄利孔炮。
该驱逐舰的首任舰长是指挥官艾伦·B. 罗比(艾伦·巴克赫斯特·罗比高级)。这位舰长胆大妄为,还在前往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途中,就让驱逐舰挂着前桅上的“海盗旗”招摇过市,穿过纽约港。只因这艘舰的名字在美国民众心中联想到的不是珍珠港那艘战列舰上的英雄海军上将,而是完全另一个角色。
![]()
事实是,除了以其命名的那位功勋卓著、英勇无畏的基德海军上将之外,在17世纪还有一位更为人熟知的基德船长——威廉·基德(William Kidd,1645年1月22日出生于格林诺克,1701年5月23日死于伦敦),一位苏格兰水手兼英国私掠船长。他的活动区域正是这片海域,基地就设在纽约湾。身为海盗,他其实相当平庸,但在他1701年5月23日根据皇家法庭判决被绞死前,其冒险经历的审判过程为他带来了极佳的“公关”效果。
![]()
1943年4月23日,“基德”号驱逐舰(USS Kidd)从纽约湾——当年基德船长的大本营——启程,前往缅因州卡斯科湾进行试航。有传言称,挂着海盗旗的驱逐舰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但这仅是传闻,该杂志封面专用于人物特写,而驱逐舰从未出现在其中。
尽管如此,此事还是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丑闻——毕竟当地最后的海盗已有一百年未现身。而在海上社群中,海盗旗早已拥有根深蒂固的恶名:悬挂此旗的船只被视为非法,任何文明国家的军舰都有权将其击毁。
![]()
![]()
然而,船员们喜欢这个主意,很快舰上就出现了一个同样醒目的徽章。
![]()
一名本地画家在舰前烟囱上以微薄报酬绘制了舰的吉祥物。
他们与艾萨克·基德海军上将的遗孀达成共识:原来这位已故上将在海军学院时的绰号就是“船长”(Cap),取自同姓的海盗,所以他本人肯定也不会反对。
随后,上将遗孀又向海军司令部争取到许可,让“她的”驱逐舰可以使用海盗吉祥物和海盗旗。
从此,世界上只有一艘军舰有权悬挂海盗旗——当然,得和美国国旗一起升起。两者搭配得倒挺协调。
这艘舰还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盗”。
手续办妥后,驱逐舰便挂着海盗旗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1943年8月,“基德”号已编入“阿拉巴马”号(USS Alabama)和“南达科他”号(USS South Dakota)战列舰的护航群。9月29日,它从珍珠港出发护送航空母舰。
10月中旬,经过准备,“基德”号加入一支打击群,奉命空袭拉包尔(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日军空袭中,驱逐舰脱离编队,营救从“埃塞克斯”号航母(USS Essex)起飞、被击落的美国飞机机组。在救援飞行员时,舰上遭到8架日本轰炸机的攻击,成功击落3架,同时巧妙规避炸弹和鱼雷。飞行员全部获救,驱逐舰未受重创。因这次行动成功,舰长罗比获颁银星勋章以表彰其英勇。
1943年11月19日至23日,“基德”号为攻击塔拉瓦(吉尔伯特群岛环礁)的航母提供掩护。11月24日,舰上高炮手击落两架D3A“瓦尔”俯冲轰炸机。
1944年1月29日至2月8日,马绍尔群岛入侵战中,“基德”号掩护战列舰与航母轰击罗伊岛和沃特杰岛;3月至4月,又在俾斯麦群岛的埃米劳岛(Emirau)护卫机场建设。
4月16日至5月7日,舰艇支援新几内亚艾塔佩(Aitape)和荷兰迪亚(Hollandia)登陆;6月10日至7月8日驻守马绍尔群岛;
8月8日至10日以舰炮支援关岛登陆。8月26日,舰艇抵达珍珠港维修,至9月15日完成。10月3日,它参与摧毁马努斯岛(Manus)日军基地。在莱特湾海战中,驱逐舰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这艘舰作战极为出色。但好运不会永远持续。
1944年8月28日,哈里·格里姆肖·穆尔中校(Commander Harry Grimshaw Moore)接替罗比担任舰长。同年年底,海军司令部迫使其涂掉烟囱上“不雅”的海盗吉祥物。
1945年2月19日,“基德”号编入第58特混舰队(Task Force 58),参加冲绳战役。经验丰富的舰员在岸防火力支援、战列舰掩护及救援坠机飞行员等方面不可或缺。
3月19日,神风特攻队重创“富兰克林”号航母(USS Franklin),“基德”号是其护卫驱逐舰之一。4月11日,又一次空袭中,一架神风自杀飞机撞上“基德”号。两架日机假装空中格斗,骗过防空火力,其中一架直冲驱逐舰,击中机舱区域,爆炸造成38人阵亡、55人受伤。舰长与舰医均在伤员之列。受损的驱逐舰以20节航速,在“麦克奈尔”号驱逐舰(USS McNair)掩护下,撤往乌利西(Ulithi)。
![]()
日军神风特攻机瞄准冲绳近海的“基德”号(DD-661),1945年4月11日
![]()
损伤情况
4月30日,小弗雷德·马歇尔·布什(Fred Marshall Bush Jr.)接任新舰长,紧急修理完成,驱逐舰随即驶往旧金山进行全面大修。
船员们一致认为舰上厄运全因吉祥物被涂掉所致。新舰长向全舰承诺恢复海盗形象,并成功让“基德船长”画像重现烟囱。
大修完成后,“基德”号返回日本——此时日本已宣告投降。
![]()
1945年2月8日,“基德”号(DD-661)舰尾景象,马雷岛近海。YTL-98 小型拖船紧随其旁,该拖船于1919年在马雷岛建造。
![]()
![]()
1951年
![]()
Kidd_661
![]()
1958年演习中,驱逐舰投掷深水炸弹。
![]()
1943年10月-11月
![]()
基德,1945年2月
![]()
USS_DD-661 1945年8月
![]()
“基德”号(DD-661)于1944年6月12日途经夸贾林环礁罗伊岛,前往塞班岛入侵途中。
![]()
USS_DD-661
![]()
USS_DD-661
![]()
1945年2月8日,“基德”号(DD-661)在马雷岛近海全景
![]()
1945年2月8日,“基德”号(DD-661)舰艏穿过马雷岛海峡
1946年12月10日至1951年3月28日,“基德”号驱逐舰退出现役,编入太平洋舰队预备役。
![]()
1951年,“基德”号驱逐舰(USS Kidd DD-661)重新服役,参加了朝鲜战争。在罗伯特·杰弗里(Robert Jeffrey)上校的指挥下,舰艇于7月抵达日本横须贺。此后,“基德”号作为第77特遣舰队(Task Force 77,简称TF77)航母编队的一部分,在朝鲜元山一带活动,炮击朝鲜东海岸的目标。秋季,它又作为战列舰“新泽西”号(USS New Jersey BB-62)的护航舰,在湾湾(当时称“福尔摩沙”)附近海域执行巡逻任务。
1952年1月,“基德”号返回圣迭戈进行现代化改装与维修,此时舰长更换为查尔斯·贝利斯(Charles Bellis)。
同年9月,驱逐舰重返朝鲜沿岸,参加了对高城(Kojo)东海岸地区的登陆行动,炮击防御工事,并协助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在元山一带,“基德”号参与反炮战,多次独立摧毁敌方炮位,并将其余目标坐标传递给其他舰只。
服役期间,“基德”号共获得12颗战斗之星:其中8颗因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动,4颗因参与朝鲜战争。
1953年3月,舰艇离开圣迭戈进行大修。同年4月21日,“基德”号在长滩港与瑞典货轮“Haiman”号相撞,舰体被撞出近5米长的破口。所幸无人受伤,修复后于5月11日重新服役。
1957年9月,“基德”号与潜艇“红鱼”号(USS Redfish SS-395)在圣迭戈海域参与了电影《静静前行》(Run Silent, Run Deep)的拍摄——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美国潜艇部队的影片。
冷战初期,从1953年底至1959年底,“基德”号在西太平洋巡逻,执行搜寻苏联潜艇的任务,并在美国西海岸、珍珠港、日本各港口、冲绳、香港与菲律宾等地巡航。1958年3月29日,它访问了澳大利亚悉尼;同年稍晚又通过台湾海峡。
1960年1月5日,“基德”号经巴拿马运河驶向美国东海岸,于1月25日抵达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此后它作为东海岸海军预备役的一员,从事战斗训练。1961年柏林危机期间,舰艇重新加入现役编队;同年12月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附近巡逻,执行“武力展示”与维持加勒比海地区安全的任务。
1962至1964年间,“基德”号被用作海军预备役训练舰。自1962年4月24日起,舰艇隶属于罗得岛州纽波特的海军学校。
1964年6月19日,“基德”号(DD-661)正式退役,被转移至费城船厂,原计划拆解报废,但最终决定将其改为博物馆舰。
美国海军挑选了三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作为纪念舰保存:“沙利文兄弟”号(USS The Sullivans DD-537)、“卡辛·扬”号(USS Cassin Young DD-793)以及“基德”号。其中积极推动将“基德”号改为纪念舰的,是曾在二战期间服役于该舰的老兵哈罗德·莫宁(Harold Moning)。
1982年5月23日,“基德”号被拖往密西西比河畔的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Baton Rouge);1983年8月27日首次向公众开放。如今,它仍以1945年8月的状态保存。舰内陈列着当年水兵的物品与生活用品,每年4月11日下午1时55分都会举行追悼在神风攻击中牺牲者的仪式。
“基德”号所处的密西西比河专用泊位设计独特,可应对河水每年达40英尺的水位变化——半年漂浮,半年搁置在支撑块上。1986年,“基德”号被正式认定为国家历史地标,是二战时期保存最完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
目前其他三艘“弗莱彻”级纪念舰分别为:
- “沙利文兄弟”号——位于纽约州布法罗;
- “卡辛·扬”号——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 “维洛斯”号(HS Velos D16,原“沙雷特”号USS Charrette)——位于希腊帕莱奥·法利罗。
2018年,“基德”号被用作电影《灰猎犬号》(Greyhound)中虚构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基林”号(USS Keeling,代号“灰猎犬”)的原型,该片改编自C·S·福里斯特(C. S. Forester)的小说《好牧人》(The Good Shepherd)。
2022年,“基德”号又出现在Disney+剧集《国家宝藏:历史边缘》(National Treasure: Edge of History)中。
![]()
![]()
“基德”号现作为路易斯安那州退伍军人纪念馆的一部分服役。
![]()
“基德”号在干船坞
![]()
![]()
![]()
“基德”号被拖船沿密西西比河拖曳
![]()
![]()
“海盗驱逐舰”并非后继无人。罗比准将的传统至今延续。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伊朗建造了四艘按现代化“斯普鲁恩斯”级方案改装的导弹驱逐舰,但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它们于1981年加入美国海军,成为“基德”级驱逐舰(首舰为“基德”号 DDG-993,这是第二个以此命名的舰)。2003—2006年,四艘全部移交湾湾,至今仍在服役。
第二个基德
![]()
目前美国海军中服役的是第三艘“基德”号(DDG-100)——它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系列中的第50艘,该系列计划于2002年9月13日前建造62艘,并获美国国会批准,至2007年全部完工。
![]()
徽章
![]()
![]()
![]()
USS Kidd (DDG-100)
![]()
![]()
![]()
在游戏《战舰世界》(World of Warships)中,USS Kidd 以同名美国VIII级高级驱逐舰身份出现。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