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段俊红) “在泉井边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点,就是要将履职触角扎进产业核心区,实现代表力量对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滴灌。”11月4日,记者走进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人大代表联络点,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醒目的“人大代表联络点工作职责”“2025年活动计划”等公告,15位驻点代表的履职照片整齐排列。
后溪镇人大主席张小琴介绍,泉井边村人大代表联络点于2024年年底设立,通过创新构建“联络点+产业带”工作体系,将熟悉乡情的“属地代表”与精通技术的“行业代表”混合编组入站,并在甘蔗基地、稻渔塘口、酒文化工厂一线设立3个“民情联系岗”。该联络点启用以来,已推动300亩沙滩地回收用于甘蔗产业扩张,并协调解决灌溉设施改造、公交线路优化等6件民生实事。
新时代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产业一线焕发活力?“我们依托《衢州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条例》,构建起‘区级中心站—镇级联络站—村社(产业)联络点’三级体系,实现产业延伸到哪里,联络站点就覆盖到哪里,将站点精准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通服务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小站点激发产业新动能。市人大代表、驻点代表刘三富介绍,泉井边村依托甘蔗产业,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45万元。今年,借助联络点平台,村里实施甘蔗产业提质行动,成立强村公司,开发甘蔗汁、红糖烘焙、甘蔗果酒等深加工产品,预计收入将再创新高。
当前,衢江区人大正通过创新推行“链上履职”模式,将代表履职深度嵌入产业链,推动资源精准对接、问题一线破解,真正实现了链上建言、点上破题。同时,代表联络点聚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核心功能定位,在产业集聚区、农业特色镇、工业功能平台等关键区域设置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点,推动联络点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方面依托产业链条汇集民意,另一方面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纾困解难。位于百亿元级农产品市场的衢州新农都人大代表联络点,通过“六个一”工作法和“民情民意观察员”工作机制,直接对接商户诉求,推动解决市场雨季内涝、公交线路优化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据悉,迄今衢江区已在新农都市场、后溪镇、廿里镇、杜泽镇、莲花镇建成首批5个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点。这些站点既是民情民意的“汇聚站”,更是产业发展的“加油站”,这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活力的基层实践,构建起衢江区人大“小站点推动大产业、民主链赋能共富路”的履职、服务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