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行业掘金指南:市场增速领跑,创业机会正当时!
十年前错过快餐品牌黄金孵化期的人们,如今正迎来新一轮机遇窗口。
“我们能看到,今年的(堂食)客单价已经非常接近2015年。”在近期的一场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抛出的一组数据在行业内激起热议。
在人工、房租、食材成本连年上涨的今天,堂食客单价为何会跌回十年前?这组数据背后的全貌,远比“价格战”复杂。
事实上,当前快餐市场正经历一场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深度重构,在新的消费 landscape中,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机会。
01 行业逆势增长:快餐赛道领跑餐饮大盘
当整个餐饮行业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时,快餐赛道却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潜力。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57万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到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小吃快餐各细分赛道之首。
截至2025年3月,全国西式快餐门店数已达到32.5万家,同比增长6.6%,预计2025年有望保持10%以上的市场规模增速。
小吃快餐整体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以7.5%的增速居全国餐饮各细分赛道前列。截至2025年3月,全国小吃快餐总门店数已超过了360万家,预计2025年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8万亿元。
快餐行业的逆势增长源于其刚需属性与消费观念转变的双重驱动。据红餐产业研究院“2025年餐饮消费大调查”,超过六成的消费者每周至少消费1次米饭快餐、米粉、面条、包子等产品。
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主打刚需、性价比的小吃快餐更容易形成高频复购,从而构建起坚实的消费基础。
02 区域格局变迁: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快餐市场的增长正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其中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西式快餐门店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以35.5%的门店数占比位居首位,华南和华中地区紧跟其后。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门店增速更快,门店同比增速分别为14.3%和1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线级城市分布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3月,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的西式快餐门店数占比分别较2024年提升了1.6、1.5和0.7个百分点。
这表明西式快餐品牌正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
具体到城市,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占据较高的门店数量占比,但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城市的门店增长速度同样亮眼。其中,成都的西式快餐门店增长率为18.3%,高出上海7个百分点。
这样看来,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门店增速超11%,县域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创业者而言,避开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选择区域中心城市或下沉市场,或许是更好的切入点。
03 细分赛道机会:中式汉堡与专门店崭露头角
在快餐大盘中,一些细分赛道正爆发出惊人的增长潜力,为创业者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中式汉堡赛道迅速崛起
在新中式风潮的推动下,西式快餐赛道涌现了一批融合了中华美食文化的中式汉堡品牌。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中式汉堡门店数超2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
头部品牌塔斯汀已在全国开出了9000余家门店。 在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塔斯汀表现尤为亮眼,净增门店2000余家,成为快餐行业的一匹黑马。
薯条专门店展现“大单品”潜力
薯条这一原本作为西式快餐的“配角”产品,也逐渐展现出了“大单品”潜力。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薯条专门店品牌冒头,且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薯条专门店的门店数超过了2000家。来自菲律宾的薯条专门店品牌Potato Corner总门店数已超过了120家,证明了这一细分方向的可行性。
现炒快餐焕发新生
随着消费者对新鲜、健康、有锅气的美食需求日益增长,小吃快餐上下游对“现炒模式”高度关注,共同推动现炒快餐赛道翻红。
除了乡村基、大米先生、小女当家等主打现炒快餐的品牌外,还涌现出许多专注于细分赛道的玩家。例如,以现炒盖码饭为主打的霸碗盖码饭和聚焦现炒木桶饭的勇大厨。
这些品牌通过现炒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有锅气餐食的需求,还凭借透明化的烹饪过程和烟火气十足的用餐体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04 产品创新方向:本土化与乳品升级并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创新成为快餐品牌保持活力的关键。从目前的趋势看,以下几个创新方向值得创业者关注:
本土化创新
西式快餐品牌也在加快推进产品的本土化创新,中式小吃、中式米饭简餐、中式粥品、中式粉面等产品不断被加入产品矩阵中。
例如,肯德基推出了炸串、包点、粥品等产品;派乐汉堡推出了多款炸串新品;百基拉推出了汤面、炒面、炒饭等产品。
从风靡角度看,西式快餐整体呈现“西式风味主导、多元风味并存”的产品创新格局,其中,中式风味的表现日益突出。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监测的西式快餐样本品牌上新的主食和小吃产品中,西式风味占比最高,为62.4%;其次是中式风味,占比为29.3%。
乳制品升级
芝士、黄油、烹饪稀奶油等乳制品在新品中的应用也较为突出,并逐渐从基础配料升级为产品创新的重要载体。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2月,新品名称中含有“芝士”的新品占比为13.9%,如辣芝士流心鸡块、芝士烟熏风味汁汁和牛堡等。
汉堡堡胚与比萨饼底创新
汉堡堡胚的创新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和对新鲜体验的追求,汉堡堡胚的创新开始受到重视。
现烤堡胚、鸡蛋堡胚、可颂堡胚、馒头堡胚、牛油果堡胚等创新型堡胚层出不穷。 例如,塔斯汀、肯德基、必胜客、派乐汉堡等品牌推出了现烤堡胚,汉堡王、林堡堡、牛约堡等品牌推出了鸡蛋堡胚。
05 创业破局点:价值竞争取代价格内卷
对于快餐行业的创业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一味追求低价并非良策,如何实现价值竞争才是关键。
跳出“低价依赖”思维
堂食客单价下跌并非绝局。破局的关键,在于跳出“低价依赖”思维,转向价值竞争。想要突围,不是比谁卖得便宜,而是比谁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余奕宏反对盲目降价。他认为,一味“竞底”是一条不归路。对餐饮而言,真正的机会在于满足那些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者。
老店应守住转化率
有积累的老店不应该像新店一样疯狂降价,而要把80%的精力放在守住转化率上,再用20%的精力尝试拓新。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指出:“有积累的老板其实都应该思考,在你们家反复消费的这些人到底在乎什么?他们真的是完全在乎价格吗?不一定。如果他们只在乎价格,你一定拼不过那些搞9块9、19块9的。”
通过供应链整合控本
在成本管控方面,供应链整合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火锅、卤味等品类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火锅食材种类繁多,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实现食材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
以冻品在线为例,该企业专注于餐饮冻品供应链服务,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餐饮企业,实现了冻品的高效流通。
其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06 未来趋势展望:技术与健康并驱
面向未来,快餐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创业者可提前布局:
数智化转型加速
2025年,餐饮数智化持续进阶,AI赋能餐饮产业升级。从前端的点餐收银,到后厨操作、供应链管理,再到客户关系维护以及菜品研发创新,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正全方位渗透进餐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例如,百胜中国不仅完成了供应链和门店运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对旗下必胜客门店升级i-kitchen系统后厨管理;霸碗盖码饭、小女当家、南城香、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品牌则运用智能炒菜机提升后厨效率。
健康化需求增长
消费者对健康和情感体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健康化与情感消费升级。
低糖、植物基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逐渐增加。75%消费者关注食材安全,对低糖、植物基产品的需求激增。
一些餐饮企业推出了低糖饮品、植物基汉堡等健康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连锁化与规模化加速
2025年,连锁品牌加速拓店,万店俱乐部扩容。瑞幸咖啡突破2万家门店,成为连锁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这种连锁化与规模化的加速发展背后,马太效应显著。
大型连锁品牌凭借品牌影响力、供应链优势和标准化运营,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源,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对于创业者而言,加入成熟的连锁体系,或许是降低创业风险的有效途径。
曾几何时,餐饮老板们将“业绩下滑”视为致命威胁,但如今看来,这更像是市场自我优化的必然过程。有积累的老店不应盲目降价,而要把精力放在守住转化率上。
对于新入局的创业者,快餐行业依然充满机会。无论是区域空白市场的填补,还是细分品类的创新,又或者是数智化工具的运用,都为新玩家提供了突破可能。
餐饮的终极竞争早已下沉至供应链战场,而这也将成为下一阶段创业者的核心竞技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