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风再起彭城 雄汉澎湃新生!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举行

0
分享至

横跨400年的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强盛的文明周期,缔造了令人仰望的文化高峰。

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集萃地,千百年来,两汉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演进承续,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韵。11月4日至5日,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举行,围绕着“何以为汉·和合共生”的主题,7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文旅行业领军人物、知名作家共聚大龙湖畔,聚焦汉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本届论坛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现代快报社承办。


大风起兮,和合智慧为文明互鉴提供新方法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屏上,两千年前的沛县风貌缓缓铺陈,一声悠远苍凉的埙音划破时空,数字人汉高祖刘邦震撼登场、击筑高歌,他的吟诵,威严而深沉,故乡的山水记忆、波澜壮阔的楚汉古战场栩栩如生,陶器、漆器、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高速穿梭,历史与未来、科技与文脉交相辉映,在场观众无不为之惊艳叹服。



伴随着雄浑豪迈的《大风歌》,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开幕。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国家版本馆纪委书记安乐,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总经理郭利群,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等出席。论坛由徐州市市长沈峻峰主持。


徐缨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蓝图,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本届汉文化论坛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聚焦数智传播、文明互鉴、文博考古、文脉传承等重要议题,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江苏省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的重要举措。要以论坛举办为契机,按照四中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两汉文化研究,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守根脉魂脉,推进自信自强,更好担当“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使命,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激发、竞相涌流。


宋乐伟在致辞中表示,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举办第三届汉文化论坛,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汉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一代帝王乡开启煌煌汉世之源,一曲《大风歌》唱响泱泱汉风之韵。千百年来,汉文化在徐州历史文脉上熠熠生辉,在这里经文化交融而激扬汉风。以汉文化为精髓的地域文化融汇南北、演进升华,孕育出刚健有为、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吸纳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笔书写汉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


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徐州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江苏探索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现场进行了三项重要发布:汉文化网络文学创作扶持计划启动、中国国家版本馆与徐州文广旅局就汉画像石数字化达成战略合作、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蓝图发布等。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子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正功等5位专家分别做主旨演讲。


胡邦胜指出,很多欧美学者将中国定义为“文明型国家”,汉代正是这一文明形态的重要奠定期。相较于罗马帝国因缺乏大一统文化认同而分裂、蒙古帝国缺乏有效治理与文化向心力、马其顿王国无成熟可传承制度文明、波斯帝国离心力过强等历史局限,雄汉文化以追求统一、包容、治理、制度与融合为核心,成为中华文明穿越千年永葆活力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邦胜阐述了雄汉文化的四大内涵:一是“大一统的国家意志”,政治、疆域、经济的一统构成雄汉精神的坚实框架,汉代《禹贡地域图》等地图文物生动诠释了这一国家情怀;二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刘邦、萧何等布衣将相群体彰显了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英雄气概;三是“和合相生的包容胸怀”,通过和亲、移民实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促进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四是“儒表法里的治理体系”,在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注重法治建设,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成熟治国模式。当下弘扬雄汉文化,一是要深入挖掘历史内涵,生动讲述汉代IP故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二是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努力打造汉代文化新业态,拓宽传播与传承渠道。


王巍指出,中华先民对玉石的关注与玉器的制作使用可追溯至八九千年前,不同历史时期玉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八九千年前只是作为装饰品的“以玉为美”,到距今5000多年玉被作为尊贵身份标志的“以玉为贵”,再到夏商周时期,用不同玉器表明不同的等级身份形成严格礼制的“以玉为礼”。到了汉代,玉器功能转变为祥瑞象征的“以玉为瑞”,此后,玉器被赋予德性的品格,即到了‘将玉比德’的阶段。“从玉器所反映的变迁来看,汉代玉器既继承了中华先民爱玉的传统,又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


刘邦出生楚地且功臣集团多为楚人,楚文化对汉文化有着深刻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章 “汉宫之楚声”中便提到,楚汉之际民间盛行楚声,刘邦的《大风歌》“亦楚声也”。楚地坐拥濒海之利,其濒海区域自带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汉武帝东巡时称“会大海气”,蕴含着浑厚深沉的文化意味。此外,汉赋中也不乏诸多写“海”之作。据此,王子今提出“汉帝国有大海之气”,呼吁重视两汉文化中的海洋元素。“汉景帝二年将楚国的东海郡收归中央所有,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项政治举措。这使得汉帝国重新据有了‘东门’,开启了直通东海的口岸。”


“西方的二元对立逻辑是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深层原因,而中国和合智慧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提出,应将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智慧,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实践,致力于构建一个超越文明冲突、实现合作共赢的多极化世界,为人类未来开辟新路径。


冯正功分享了徐州“彭城七里”的城市更新案例。自2010年起,历经15年持续调研、陪伴式规划设计与研究,他组织完成了“彭城七里”文化轴的城市设计及多项重点项目,构建了赓续千年文脉的现代化城市新空间。这一实践被誉为徐州文旅融合的标杆案例和城市更新的全国典范,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城市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借鉴。

数智赋能,古彭大地的千年汉风活起来、火起来

下午,四场分论坛分别以“大汉天声: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传播”“大汉文章:汉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更新”“汉风远扬:汉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鉴”“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为主题,各分论坛都有5至6位专家学者发言。


数字化浪潮下,汉文化正借助数智技术突破时空桎梏,从遗址、典籍、文物中走出,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大众。一大批聚焦汉文化的自媒体,用年轻人爱听的“网言网语”,解读汉代人物、复原汉服形制、演示汉代礼仪。汉文化不再是学术圈的“阳春白雪”,而是走进大众视野的“身边文化”。

与此同时,数智时代流量至上的算法逻辑也导致历史文化的“过度演绎”,公众记住的不是真实的文明脉络,而是被扭曲的“戏说故事”。此外,还面临着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污染和跨文化认知鸿沟等问题。

作为华夏九州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着5000余年文明史与2600年建城史,坐拥20余座王陵汉墓、近3000座中小型汉墓、全国数量最多的汉画像石,历史遗存之丰富密集全国罕见。如何让它们在数智时代活起来、火起来,让千年汉风焕发新生?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左健伟给出四大破局路径:一是夯实文献、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数据库,构建一体化数字云平台;二是打造高精准汉文化语料库,从源头抑制AI幻觉;三是建设垂直领域专用人工智能,多快好省输出汉文化精品;四是虚实互促,双向引流,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二次传播”的良性生态。


“徐州保存着汉墓、汉俑、汉画像石、楚王陵、金缕玉衣等顶级遗存,但长期停留在‘远观式展示’,文化记忆难以转化为当代情感。”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高宪春直言,要让“静默遗存”变为“活态传承”,可以尝试一系列创新体验形式:VR还原楚王陵葬礼流程,让体验者理解汉代礼制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AR技术让车马出行画像石动态分层,直观呈现车舆形制、出行仪仗等;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通徐州、西安、洛阳三城数据库,实现“一城入口,全域漫游”;以徐州方言与普通话双语语料训练语言模型,设计虚拟城市代言人“汉小徐”提供24小时问答与导览,解答两汉的政治、民俗、饮食等。

“数字技术可以几何级地讲好故事。”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分享了南京博物院VR沉浸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等案例,指出“创意、故事、互动、落地”是数字文化产品成功的关键,让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空间。


城市更新从来不是“大拆大建”的简单迭代,而是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精细平衡。

2023年,徐州开始打造以“彭城七里”命名的徐州历史文脉。该工程南起云龙山脚下的下圆墩遗址,北达故黄河畔苏轼为纪念抗洪所建的黄楼,全长3.5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串联起黄楼、文庙、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大同街、城隍庙遗址、回龙窝、快哉享公园、户部山等重要历史文化节点,成为徐州历史文脉的集中展示区。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张培奇说:“通过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融合,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传统,提升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和凝聚力。”

黄河泥沙淤积形成微山湖,苏轼筑苏堤、建黄楼,明代铸镇河铁牛……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沈山指出,黄河、运河徐州交汇对徐州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塑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清代,黄运交织的徐州,西接中原,东至黄海,北达燕赵,南通江浙,于是徐州就有了‘五省通衢’这张最闪亮的名片。”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张明皓表示,徐州的传统建筑是承载优秀历史文化的血脉,把北方的雄浑气魄与南方的秀气迤逦完美结合并传承至今,涌现了户部山明清古建筑群、戏马台、放鹤亭等为数众多体现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建筑风貌的典型代表,也使徐州这座古城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城市空间也是一种文化容器。”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认为,以文学赋能城市空间,通过文学IP转化、场景复原等方式,让历史文脉在城市空间延续,能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汉风远播,丝路上流动的造物精神和文韵华章

从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到汉代工匠的巧夺天工,从汉画像石的无声叙事到汉诗的跨洋传播,汉代文明以多姿多元的形态向外辐射,成就了“汉风远扬”的千古佳话。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党社指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与重要的朝代之一,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国与域外诸国广泛往来,佛教、道教等宗教传入,与汉朝本土文化交融共生,造就了繁荣的汉文化,使汉代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高峰。

中华考工文化研究专家、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天波聚焦“丝绸之路上的汉代工匠文明” ,指出汉代堪称 “工匠王朝”,工匠群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他强调,汉代“考工兼具工匠主体、制度安排与造物精神三重内涵”,刘向、刘歆父子补辑的《考工记》作为中华造物哲学,奠定了中华工业文明的根脉。大匠萧何规划营建,蔡伦革新造纸技术,徐商深耕水利,陈宝光妻改良“多蹑多综提花机”催生了散花绫等爆款织物,在中国文明史上留下光彩耀目的一页。这些技艺与成果通过丝绸之路远播海外,使汉代工匠文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朱存明教授认为,汉画像石作为“图像的汉代历史”,与《史记》相互印证,其刻画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成为中华文明的视觉符号。自19世纪中期起,汉画像石经拓片展出、学术著录、数字展览等形式走向世界,“打破了海外对中国古代艺术以书画为核心的单一认知,证明中华文明在雕塑、绘画等视觉艺术领域同样有着极高成就。”

而在文学领域,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霍红提出,汉诗以“形式凝练、表意含蓄、化意成像”的特质,成为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深入人心。

第四场分论坛聚焦的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两汉诸侯王陵墓的代表,出土了汉兵马俑、金缕玉衣、玉器青铜兵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以兵马俑随葬的,除了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外,仅有三处——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墓和汉景帝阳陵,且均在长安。而狮子山玉衣,也是目前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关于墓主身份,学界倾向于第一代楚王、刘邦最亲密的弟弟刘交,但因《水经注》记载“山阴有楚元王冢”,指楚元王刘交墓地在徐州楚王山,故至今尚无定论。

“《水经注》的记载未必准确。”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刘照建认为,结合狮子山楚王墓选址的优越性、墓葬形制的原始性,以及随葬器物规格之高、安葬礼仪之隆重等特点,该墓墓主为刘交的可能性最大。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葛明宇则持不同观点,认为墓主极有可能是汉景帝时期参与“七国之乱”的第三代楚王刘戊,“该墓工程浩大,形制奇绝,不仅再现了大汉楚王国鼎盛时期的历史面貌,更填补了汉代考古的一些空白。”

从“千古龙飞地”的徐州,西望“万世帝业基”的西安,西汉帝陵的宏大气魄与深厚底蕴同样令人叹服。西汉自高祖刘邦称帝,共历十一帝,这11座帝王陵寝均坐落于西安,每一座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焦南峰分享了西汉帝陵考古的最新成果,指出“用考古把中华文明阐释好,让中国人知道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提升国人对中华文明自我认同的大好事。”




两汉雄风穿越千年浩荡不绝,文化薪火于斯为盛澎湃新生!

徐州,以刚健有为的进取英姿、和合相生的包容胸襟,成为中华文明向现代化演进、向世界展示其永恒魅力的鲜活样本。古老的彭城大地,还将挥毫写下属于这个时代更加璀璨夺目的汉韵华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文 马晶晶 顾炜/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现代快报 incentive-icons
现代快报
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为办报宗旨、以“新新闻新文化”为特色定位的新型主流媒体。
104070文章数 1404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