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相融合,“彭城七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更新“徐州答卷”

0
分享至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晓培/文 顾炜 马晶晶 穆子健/摄)从下园墩遗址到故黄河畔的黄楼,徐州这条贯穿主城区南北的文化轴线——彭城七里,将235处历史文化遗存巧妙“串珠成链”,凝聚起徐州数千年的历史记忆。这条历史文脉的设计开发,有着怎样的实践价值?11月5日,在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冯正功作题为《徐州“彭城七里”的实践价值》的演讲,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城市更新的理解。

一个城市的文脉,实际上是城市之魂,更是城市之根,“文脉+现代”的设计理念,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城市在不断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怎样和城市的传统历史、记忆、遗存等有机结合起来,我觉得‘彭城七里’就是这样一个有益的探索。”聊起“彭城七里”的设计理念,冯正功说道。演讲现场,冯正功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基于“延续建筑”理论的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理念,分析了徐州一轴一环两廊+叠城的城市文脉架构,并介绍了彭城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单元,即“彭城七里”的七个更新片区,这些城市更新不仅巧妙地将235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串珠成链”,更是一次让千年文脉与市井民生双向奔赴的诗意实践。



剪子股的改造、石磊巷公共服务中心的打造、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亮相、黄楼公园的更新……冯正功分享了“彭城七里”轴线上的一处处变化,展示着一系列民生配套项目的同步推进,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理解。这些镶嵌在“彭城七里”文脉中的更新,将服务嵌入生活圈,让千年文脉有了可触摸的“骨骼”与“肌理”,也让市井街巷有了阳光般的温度。



“‘彭城七里’最核心的意义,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建设实践,探索了当代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共进之路,对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徐州样板。”冯正功总结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现代快报 incentive-icons
现代快报
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为办报宗旨、以“新新闻新文化”为特色定位的新型主流媒体。
104070文章数 1404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