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刘阿姨(化名)平时很注意身体健康,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健康体检。2023年体检时,刘阿姨专门增加了女性的“两癌筛查”,因为绝经多年的她有点担心妇科问题,结果挺好,一切正常。
“无病一身轻”刘阿姨继续开心的跳着广场舞,和家人们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然而,今年6月,刘阿姨持续出现下腹胀痛,警觉的她立刻来到岳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检查结果令人吃惊:盆腔内有一92×80×87mm(大小如柚子)的低回声肿块,性质待查。
很快,刘阿姨入住岳阳县人民医院妇科,完善相关检查后,由妇科主任周玲主任医师主刀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手术十分顺利,术后肿块病理报告结果为左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术后1周,刘阿姨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
虽然刘阿姨最终确诊为良性肿瘤,但这段经历却为她、也为所有女性敲响了警钟:卵巢,这个被称为“静默花朵”的器官,需要我们终生呵护与关注。
![]()
岳阳县人民医院妇科主治医师陈芬介绍:刘阿姨之前体检结果正常,但2年时间卵巢肿瘤长到如此之大还是少见的。中老年女性绝经后出现卵巢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诱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遗传和基因突变
1、BRCA1/2 基因突变、 Lynch综合征。
2、家族史:近亲中有卵巢癌、乳腺癌患者属高风险。
二、激素因素
1、绝经后长年使用雌激素或联合孕激素,卵巢癌风险显著升高。
2、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卵巢表面上皮反复损伤修复者,可能诱发肿瘤。
三、代谢与内分泌异常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2、卵巢间质增生(如卵巢高反应性)。
四、环境与生活方式
1、接触工业污染与化学物质等,可能通过慢性炎症或激素干扰机制诱发卵巢肿瘤。
2、部分研究提示吸烟可能增加某些类型卵巢肿瘤风险。
卵巢肿瘤是潜在的“女性杀手”
刘阿姨是幸运的,她的肿瘤是良性。
但许多女性却没有这么幸运,遇上恶性的就是卵巢癌!
卵巢深藏于盆腔深处,早期肿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持续性腹胀、腹痛或腹部膨隆时,恶性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也就是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通过科学的方式,我们可以提早发现,降低死亡率。
早期发现卵巢肿瘤,记住这五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定期妇科检查
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而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患有林奇综合征或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未育或晚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
第二道防线: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观察卵巢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是筛查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
核磁共振:在超声发现异常时,MRI能进一步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
第三道防线: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25联合HE4等新型标志物检测,组成“卵巢癌风险评估模型”,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第四道防线:基因检测
如果您的家族中有多位女性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BRCA1/2基因检测。提前知晓风险,才能主动干预。
第五道防线:倾听身体的“求救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请务必及时就医:
1、腹胀、腹围莫名增大
2、盆腔或下腹隐痛、压迫感
3、尿频、排尿困难
4、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极度疲劳
预防大于治疗:从四个方面守护卵巢健康
1. 吃得对
多吃鱼、蛋、绿叶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
2. 药物预防
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连续使用5年以上,可降低约50%的卵巢癌发病风险,高危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健康生活
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控制体重、坚持每周适度运动是防癌的“基础课”。
4. 生育与哺乳
完成生育计划并进行母乳喂养能减少女性一生中的排卵次数,从而降低卵巢的负担和癌变风险。
刘阿姨的故事提醒我们,绝经不代表妇科疾病的终点,卵巢肿瘤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生,从定期体检到日常预防,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位女性都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心守护好身体里的美丽“花朵”,让生命在静默中健康绽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岳阳县人民医院 妇科 陈芬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