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郑克塽在清军压力下选择投降,终结了郑氏家族在台湾的统治。然而历史曾给过他另一个选项——攻占吕宋群岛,延续郑氏海权。这一可能性源于其祖父郑成功的未竟战略:在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已将目光投向吕宋,计划以此为基础构建抗清海上防线。吕宋群岛拥有29万平方公里土地及7600个岛屿,不仅资源丰富,更是控制东南亚贸易航线的关键节点。郑成功曾明确指出,控制吕宋能“通洋裕国”,并为反清事业提供战略纵深。
![]()
这事原本有个铺开的路子,郑成功定了方向,人走得急,局断在半道上,儿子郑经接着坐到那个位子上,有心把吕宋这条线再挑起来,三藩那边闹得厉害,自家兵力被拖住,清军海上陆上压着来,桌上的算盘拨了拨也落不下去,家里头的火还在烧,冯锡范把郑克臧处了,扶了郑克塽,亲族这股劲散了,等到1681年郑克塽接掌,眼前不只海峡那边的清军紧盯,吕宋那边西班牙把防线和秩序也越织越密。
![]()
若是郑克塽能把心口那层壳戳破,学祖父那套跨海打法,吕宋未必没有口子,西班牙在菲律宾常驻的兵就那点儿,人头不够两千,当地华人挨过几次清洗,心里有账,郑家的船一面旗举起写着护同胞,水陆两路配合,惯常的抢滩、压点、立据点,跟当年收回台湾那回相近的路数是能搬过来用的,占下吕宋这块,就能把南洋那条商路全打通,白银能进来,火药能进来,船料和盐硝能跟上,手里握住了货路和补给,和清廷拉扯的底气就不一样。
![]()
再把视线放开一点,台湾连着吕宋,两个据点拽在手上,海峡是屏障,后方能喘,前面靠海贸喂养军政,陆上那套路数不管用的地儿,海上这套反倒顺手,这种过日子的法子更像后来的海洋国家,史书里也不是没影,南宋逃到海上和东南角落里设过据点,郑家真要把这条线跑顺当了,一个由华人做主的海上政体雏形就能现出轮廓。
![]()
事情走到另一个方向,郑克塽收住脚,守在台湾,性子里的保守占了上风,胆子不够大,那段空挡就这么被掐没了,施琅整好了水师压过来,郑家的营里早就疲,士气散,投清之后郑克塽挂了个空名的头衔,海上话语权就此落幕,吕宋那边西班牙的局面还延续了近两百年,当地华人的处境没有根本改观。
这道选择折出一道评价的难题,郑成功因收回台湾立了名,名气立在驱逐外来统治的正当性和战事的成效两根柱子上,若郑克塽把吕宋拿下,名声可能落在开海拓域这边,另一头也会拉出讨论,远征属于扩张,跟西班牙的冲突会绵长,他的位次就卡在海上开拓者和列强竞争者之间,不好和祖父那种形象完全对齐。
放在三代人的命运上看,时势推着人,人也在缝隙里挑路,郑成功碰上荷兰人在台湾根基浅,那会儿风口合适,打下一座岛,郑经面对的是清廷合并天下的态势,保住了地盘,想往外伸手,力道到不了,郑克塽站在拐点,胆门不开,水推着船走,人在风里被带着走。
回头看那场关于吕宋的设想,它的意义不只在兵棋推演,十七世纪华人海上力量能到哪一步,在哪一步停住,这里能看见,也提示我们,历史总在现实与设想之间拉扯,郑克塽没有走成第二个郑成功,这条未完的路径还在,拿来理解明清交替的海洋史,能补上一块看得见的拼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