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期间,连续两天与台湾地区人员会面,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及使用错误称谓,引发中方强烈反应。
这一行为被外媒形容为“打在中国的铁板上”,而中方的迅速且坚定的回应,凸显出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绝不容逾越。
在外交舞台上,某些动作从来都不是无心之失,而是精心计算的试探。高市早苗在APEC会议期间的行为,便是如此。
她不仅与台湾地区人员会面,更在社交媒体上公然使用所谓“总统府资政”的称谓,这种高调炒作的做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外交互动的范畴。
中国外交部反应迅速而坚决。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日本领导人的行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并使用了 “性质影响恶劣” 等强硬措辞。
中方不仅提出了严正交涉,更发出了强烈抗议。这种回应力度在近年中日互动中实属罕见。
国台办随后跟进回应。新任发言人张晗在11月5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日方在台湾问题上负有历史罪责,尤应深刻反省历史,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要理解中方此次强硬回应背后的逻辑,必须回顾历史脉络。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这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使得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任何越界行为都显得格外敏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中特别提及:“日本曾长期殖民台湾,在台湾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严重历史罪责,理应更加谨言慎行”。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辞令,而是沉重的历史提醒。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历史(1895-1945)使得其在台湾问题上的任何言行都备受关注。高市早苗作为日本首相,不仅未谨慎处理这一敏感问题,反而公然挑衅中日关系的基础,无疑是对历史责任的漠视。
高市早苗何许人也?她是日本极右翼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美化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对台湾也一直表达所谓的“支持立场”。
从她的政治轨迹来看,此次事件并非偶然。2025年4月,她还是自民党议员时就曾访问台湾,7月又会见了台外事部门负责人。
成为日本首相后,她的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高调。
分析认为,高市早苗此举背后有三重战略误判。
她误判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应强度,忽视了近几年中国已从“口头警告”转向“法律行动”;
她低估了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从稀土到芯片再到基础化工,日本多个关键产业都依赖中国;
她错误理解了国际社会的潮流,在“一中原则”成为国际共识的今天,逆流而动只会让日本更加孤立。
抛开历史与政治,最根本的事实是——中日实力对比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搜索结果中的分析,日本的综合实力和中国已经有了“鸿沟般的差距”。
曾经,日本在家电、造船、汽车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如今,家电产业已被中国超越,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也前景黯淡。
一旦日本的汽车产业被击溃,日本的整个经济发展就会遭遇严重的危机。
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已多年,甚至也已落后于德国。在这一背景下,日本试图打“台湾牌”来对抗中国,实在是不自量力。
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曾长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大不相同。
事件发生后,中方不仅表达了抗议,更明确要求日方“反思纠错,切实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中方的表态已经非常明确:红线划定,后果自负。
对于日本而言,其处境日益复杂。一方面,日本经济对中国依赖极深,任何对抗都可能导致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另一方面,日本在安保和军事政策上的不断松动,打着“正常国家化”的旗号,却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和不安。
中国目前有多种手段可以应对日本的挑衅。如果日本一意孤行,继续对抗中国,势必要承担一切的后果。
中方的回应既是警告,也是宣示——在这个多极化快速推进的时代,那些还在用冷战思维操作外交的政客,终将被现实打回原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