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结婚,可以去“夜店”登记了。几乎同时,江西南昌办个电话卡,却突然要“无罪证明”了。
作者| 磊叔
编辑 | 磊叔
题图 | 截图
最近,上海人结婚,可以去“夜店”登记了。
黄浦区民政局把结婚颁证仪式搬进了INS新乐园。晚上去,有管家引路,有定制表演,还能领电音节门票。领完证直接蹦迪,一条龙服务。民政局同志很贴心,还设了“清醒确认”环节——毕竟喝大了领证,第二天酒醒可能不认账。
这事争议不小。有人说这是学冰岛极光下登记,时髦;也有人骂,离婚冷静期搞那么严肃,结婚倒鼓励冲动消费了?要我说,这都是为夜经济献礼。现在年轻人晚上不爱生孩子,但爱熬夜蹦迪啊!把民政局开进夜店,堪称精准投放。
几乎同时,江西南昌办个电话卡,却突然要“无犯罪记录证明”了。
外地身份证去办卡,营业厅张口就要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银行流水三件套,或者预存一千话费。仿佛办的不是手机卡,是入职国安局。被媒体曝光后,江西省通信管理局赶紧出来灭火,说这属于违规加码。
一边是结婚登记拼命放松场景,一边是办电话卡疯狂加门槛。这两件事搁一块儿,荒诞得就像一盘西红柿炒月饼。
上海为什么把结婚仪式搬进夜店?表面看是政务创新,深层次看,还是结婚率跌得比股市还惨。民政局同志为拉数据,开始搞场景营销了。以前领证送徽章,现在送电音节门票。下次是不是考虑送月子中心体验券?闭环经营了属于是。
但问题在于,年轻人是因为不喜欢夜店风格才不结婚吗?恐怕是因为房价、教育成本这些硬骨头吧。这好比你家屋顶漏水,你不补瓦片,却在客厅挂了盏迪斯科球灯。
南昌办卡要无犯罪证明,更是魔幻现实主义。反诈是好事,但基层执行往往变成“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最后压力全转嫁到普通用户身上。仿佛电信诈骗犯都会乖乖去营业厅拍照按指纹,还主动提交无犯罪证明。
这种加码思维我们太熟悉了。《长安的荔枝》里有段写的精彩:“贵妃娘娘吃到了荔枝,那么她的大姐韩国夫人要不要吃?三姐虢国夫人要不要吃?杨氏诸姐妹哪个都得照顾到.......”这根本就不是一口吃的问题,是面子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在宫廷是关乎资源分配的问题,是政治问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权力的小火柴,总能烧出不一样的烟火。
夜店结婚登记最妙的是那个“清醒确认”环节。我建议推广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买房签约要有“清醒确认”,避免冲动做房奴;公务员报考要有“清醒确认”,防止冲动进体制;甚至刷短视频打赏主播,也该弹出“是否确认头脑清醒”的提示。
![]()
而南昌办卡事件最讽刺的是,真正的诈骗犯根本不用自己去办卡。就像电影里的反派从不走正门。最后被繁琐手续困住的,永远是老实人。
两件事看似不搭噶,却暴露了同一个病灶:公共服务在创新与守旧间精神分裂。一边为了KPI拼命讨好,一边为了避险拼命设障。就像一个人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车身剧烈抖动,乘客晕头转向。
归根结底,公共服务不是做生意。不能一边学网红店搞场景营销,一边又学古董店搞身份查三代。便民的核心是信任和尊重,而不是把百姓当嫌疑人,或者当流量数据。
最后说个冷知识:现在去上海那家夜店领证,仪式结束真的能直接蹦迪。但如果在南昌成功办出电话卡,我建议你第一通电话先打给1234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