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1日,白宫在官网甩出一份14项内容的中美谈判承诺清单,瞬间搅动全球舆论。清单里中国承诺10项,美国仅4项,特朗普政府立刻高调宣称“取得巨大胜利”,仿佛这场博弈的天平已彻底倒向美国。可稍微扒开细节就能发现,这份被白宫包装成“史诗级成果”的清单,背后藏着的全是各方的算计与妥协。
时间回到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会晤后,中国商务部确认双方就扩大农产品贸易等议题达成共识。这则消息让美国豆农们悬了数月的心终于落地,艾奥瓦州大豆协会的格兰特·金伯利直言“本销售年度对华出口量为零的情况极不寻常”,要知道往年此时,4亿至5亿蒲式耳的大豆早已签约发货,这些大豆能为美国农民带来上百亿美元收入。彭博社引述豆农帕姆·约翰逊的话道出了行业困境:粮仓爆满,投入成本上涨叠加价格下跌,利润早已缩水到难以维持的地步。阿肯色州豆农杰西·弗莱更是直白,失去中国这个占50%销量的市场,美国大豆产业将直接陷入危险境地。
![]()
白宫清单里最让美国农民振奋的,是中国承诺本销售年度最后两个月购买1200万吨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至少采购2500万吨,同时恢复高粱等农产品进口。美联社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245亿美元,中国订单就占了125亿美元,相当于半壁江山。今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暂停采购并转向巴西等南美国家,这种市场多元化布局既保障了自身粮食安全,也让美国农业尝到了苦果。清单公布后,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应声上涨,足以看出市场对这份协议的期待,但农民们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1200万吨的短期采购量仅为往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化肥、拖拉机零件等生产资料价格飙升的问题也丝毫没有缓解。
再看清单里的核心交换条件,更能看清这场博弈的本质。美国宣称中方将暂停2025年4月和10月出台的稀土出口限制,改用一般许可证制度,要知道稀土是电动车、卫星、芯片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亚于粮食安全。作为回报,美国仅承诺将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延长部分301条款关税豁免,暂停“实体名单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这种交换在战略层面的分量差距,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中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下周将签署正式协议,可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转头就拆台,不仅将共识定义为“暂时休战”,还宣称要调查2018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约情况。
![]()
这波操作着实令人费解,要知道当年是特朗普政府率先撕毁第一阶段协议,随后对华加征关税、实施制裁,如今反倒倒打一耙。这种内部表态不一致的情况,暴露了美国政府“令出多门”的分裂现状——财长在前台推进合作,贸易代表在背后搞小动作,完全延续了此前谈判中的内耗套路。更讽刺的是,中方已经率先下单四船大豆展现诚意,美国却还在纠结早已失效的旧协议,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维护权益,不如说是为了给国内支持者演戏。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急于促成这份协议,核心诉求再明确不过——中期选举的选票。大豆出口是美国农业州的经济支柱,这些州的选票对特朗普的政治命运至关重要。中国恰恰抓住了这一关键,以农产品贸易为突破口,避免了极端对抗,为自身争取到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刘勇教授的分析一针见血,中国买大豆只是换了个供货商,美国却消耗了难以再生的战略筹码,这种主动权的易手才是这场博弈的核心。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没有美国大豆也能行”,如今选择恢复采购,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
![]()
美国农民松了口气不假,但要说特朗普得偿所愿还为时尚早。清单里的承诺尚未转化为正式协议,关键细节仍未公开,美国内部的政治博弈还在继续。这场看似双赢的贸易共识,本质上是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一方,而是凭借市场优势和供应链韧性,成为定义规则的对等博弈者。美国看似拿到了短期的农业订单,却不得不承认单边施压的失效,这种战略上的被动,恐怕不是几船大豆就能弥补的。国际博弈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这份清单只是新棋局的开始,后续的发展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