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如我在诉,念念在兹。宜宾中院特开设“如我在诉·法官谈”专栏,邀办案法官走到台前,细说履职中的民生关切与司法考量。在这里,他们褪去法袍,将庭审内外的履职故事与真实思考娓娓道来——带公众真切感知司法裁判并非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有温度的正义共鸣。我们冀望以案为镜,洞见司法为民的深度与温度,让“如我在诉”的初心浸润每一次庭审、每一份判决。

江河奔流,岁月如歌。
站在三江交汇的宜宾,看江水浩荡东去,我不禁回望自己在法院系统三十余载的春秋岁月。
从初出茅庐的书记员到基层法院院长,岗位虽换、初心未改,唯有“如我在诉”这四个字,如一枚深刻的烙印,始终存于心底。
它不仅是工作理念,更是我衡量每一起案件、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的内心标尺,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应有的情怀与担当。
春蚕吐丝
——卷宗与烟缕间,初识司法温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93年春,我怀揣着对法治的向往,步入宜宾中院。
那时,我是一名刑二庭的书记员。
魏老法官手把手教我装订卷宗:“三个眼,间距八厘米,要对齐如线。”
![]()
木桌上密密麻麻的锥痕,不仅记录着一个法院新人的成长,更镌刻下对司法严谨的初识。
一次跟随老法官提讯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益。
面对低头不语的犯罪嫌疑人,他似乎看出其还有疑虑和犹豫,但并未催促,只是轻轻递过一包烟,说:“抽一根,慢慢说。”
烟雾缭绕中,隔阂悄然融化。
事后,他告诉我,面对犹豫不决的犯罪嫌疑人与其厉声呵斥,不如设身处地想想,他现在可能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
此刻,我豁然开朗,“如我在诉”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而是真正俯下身来,换位思考,去解他们心中的结。
后来我独自办案,遇到被告人把“回避”听成“回去”而连连点头时,便立刻换了一种问法:“你对台上的人有意见吗?”
被告人瞬间对回避制度了然于心。
“如我在诉”已然在这些细枝末节中悄然落地。
夏日炽心
——要案与改革中,践行司法担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三十余年的司法生涯中,我于2009年统筹办理过一跨省毒品系列专案,该案涉及全国23个省市的68家生产企业和87名犯罪嫌疑人,案情复杂、牵涉广泛。
通过细致审理,我逐步洞察到一类隐蔽却危害巨大的现实问题——犯罪分子正利用现行药品监管中关于麻黄素复方制剂的管理盲区,大规模购买普通感冒药,从中提取麻黄素,进而制造冰毒并非法贩卖。
麻黄素作为毒品管制药品,其单方制剂已被国家严格管控,但相关复方制剂(如常见感冒药)却未被列入同等监管范围。
这一漏洞,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在办案中,我将自己置于每一环节的参与者位置,深入思考犯罪背后的制度诱因,并致力于推动问题从根源上解决。
最终,通过该案的审理和法律正确适用,促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将含麻黄素复方制剂正式纳入药品管控体系,从立法层面填补了该类毒品管控的空白,实现了从司法实践到制度完善的有效衔接。
让我对“如我在诉”理解更深刻的,是一起尹某、李某诈骗抗诉案。
面对检察院“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抗诉理由,我们反复推敲:当事人的每一个法律行为都经过国家机关审查认可,其主观上虽利用了政策漏洞,但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不道德但未违法”。
这正契合《第二十条》中传递的司法理念:“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最终,我们维持无罪判决,并通过行政处罚追回不当得利。
这个案例让我深知,“如我在诉”不是机械套用法条,而是在法、理、情之间找到那个最妥帖的平衡点。
秋实盈枝
——平凡与坚守中,彰显司法力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法官手中的法槌承载着千钧重量——它不仅关乎法律的尊严,更牵动着每一个鲜活的人生。
那是一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毒品运输案件。
被告人是一对夫妻,妻子被依法判处死刑,丈夫被判处无期徒刑,当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俩人终于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
但卷宗里记录的“二人育有一子,现年三岁”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心里,那个孩子的命运成了我放不下的牵挂。
父母双双服刑,这个三岁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在多少个深夜,我辗转反侧,脑海里都是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
我决定要做些什么,通过多方打听,我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孩子的姑姑。
第一次去时,她还心存顾虑——自己已有家庭,可能无力承担另一个孩子的未来。
我没有放弃,带着一颗真诚的心,第三次踏上了去往她家的路。
![]()
那天下午,我们促膝长谈,“法律已经给了孩子的父母应有的惩罚,”我轻声说,“但孩子是无辜的,他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不能再失去这个世界的温暖。”
姑姑的眼眶红了,流着泪点头答应。
那一刻,我看见窗外阳光正好,洒在这个即将迎来新成员的家庭里。
法律的威严在于它的公正,而法律的温度,在于它从未忘记守护每一个无辜的生命。
每一次判后关怀,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为这个社会缝合那些被罪恶撕裂的伤口。
正义有雷霆万钧之力,也当有春风化雨之柔。这是我作为法官的信念,也是我对“如我在诉”最深沉的理解。
冬梅凝香
——学习与传承中,厚植司法根基

“薪火相传,方能继往开来。”
从体育专业到法律殿堂,我用十二年完成一场知识的跋涉。
至今我仍坚持研读新法,因为我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真正听懂当事人的诉求。
如今,我常与年轻干警分享那起诈骗抗诉案中的司法理念,希望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如我在诉”的种子在新一代法院人心中扎根、生长,让司法精神代代相传。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回望三十余载司法路,最令我欣慰的,不是办过多少大案要案,而是始终未改初入法院时那颗赤子之心:把每个当事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每个案件当作人生的第一案。
未来,我仍愿以“如我在诉”为指引,与所有法院同仁一道,努力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回响,用一生坚守诠释“如我在诉”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书写司法为民的篇章!
本期法官:叙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