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面的智慧,往往只有这四个字: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的背后,就是要懂得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如此,凡事都知道先了解其形势,知道其本质,同时结合自己的处境。
最终,真正的体面,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那一种完美,而是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
说白了,一个人的自我接纳,是与自己最深度的和解。
接纳局限,方能专注所长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都有自己的不足。
如果非要总盯着自己的短板,却忘了把长板做到极致。
那么,你不焦虑谁焦虑?你不痛苦谁痛苦?
其实,很多人的不如意,甚至掉进困境里,都是因为明明有自己擅长的事,可偏偏不做。
然后,非要去做那些自己不擅长,也没天赋的事。
诗仙李白一生不求科举,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性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于是,他坦然接纳了自己不适合官场的现实,后面将全部才情倾注于诗歌。
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所在,不再官场上沉沦。
于是,才成就了他的《将进酒》豪情万丈,甚至那一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呐喊,正是对自我价值响彻云霄的全然肯定。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专注于你的长处,管理你的短处。”
任何时候,要敢于承认某些事我做不好,这样恰恰是为了把能做的事做到卓越。
然后,当你停止与自己较劲,能量就开始向优势领域汇聚,并且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人生可能。
接纳缺憾,方得完整人生
人生有缺憾,才是常态。
倒是那些爱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活得最累。
其实,所谓真正的完整,是包容所有不完美。
就像当你坦然接受了缺憾,那才有可能得到完整的人生。
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在“此间食无肉,病无药”的绝境中,坦然接受了当下的处境。
他在信中给朋友这样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他全然接纳了命运的颠簸,把流放地活成了故乡。
内心有了这份对缺憾的包容,使得让他穿越所有苦难,自始至终依然活得热气腾腾。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奇怪的悖论是,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任何时候,接纳的本质不是让自己认命,而是在认清现实后的一种积极应对。
最终,当你允许生活有缺角的时候,那么生命反而变得完整。
接纳平凡,方见真实自我
实际上,我们总渴望成为更好的别人,却忘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察觉到自己的普通,看见了自己的平凡,内心有了落差。
于是,也就很容易各种自我否定了,但是这种否定其实对自己是不公平的。
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云:“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实际上,人的最终归处,必然是平淡的,甚至是乏味的。
就像作家周国平说的:“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普通,不是放弃追求。
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活出最饱满的状态。
那么,靠自我接纳的这一份清醒和理性,成就一种属于自己的最高级的体面。
起码我们因此会主动停止自我消耗,而是把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最终,当你开始全然接纳自己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来证明价值了。
因为那份源自内心的安稳,会让你觉得这比任何体面都更恒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