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标
政企业务,这个曾经被称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业务板块,如今已经成为三家运营商真刀真枪较量的主战场。让我们来深度解剖这场"政企三国演义"背后的真实格局。
规模对比:移动一骑绝尘,电信紧随其后,联通奋起直追
先来看最核心的收入数据。2024年三大运营商第二曲线业务总收入为4381.48亿元,同比增长7.9%。具体到政企相关业务: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达到2091亿元,同比增长8.8%;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人民币1,466亿元,同比增长5.5%,占服务收入比达到30.4%;中国联通算网数智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比例到24%、收入总额同比提升9.6%,其中联通云收入686亿元、同比提升17.1%,数据中心收入259亿元、同比提升7.4%。
这个数据格局很有意思。移动的政企业务规模接近其他两家之和,但增速却是联通最快,电信处在中间位置。从总量来看,中国移动在政企市场具有比较领先的优势,市场份额几乎接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和。
客户规模:移动优势明显,但质量竞争愈发激烈
在客户数量上,2024年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数达到3259万家,净增422万家。3000多万政企客户,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企业总数。
但有个细节值得关注,截止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面向政企客户应收账款为818.32亿元(2023年为530.7亿元)。应收账款大幅增长,说明什么?政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的付款周期在拉长,风险也在增加。
云业务:三分天下有其一,各有特色
云业务作为政企市场的核心产品,三家的表现各有千秋。天翼云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联通云收入686亿元,同比提升17.1%,移动云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20.4%。
从这个数据看,天翼云率先突破千亿规模,移动云紧追不舍,联通云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天翼云坐稳千亿俱乐部,迈向智能云发展新阶段。
AI和智算:新战场的激烈争夺
2024年最大的变化就是AI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到人民币89亿元,同比增长195.7%!这个增速让人瞠目结舌。
在算力方面,中国移动智算规模达到29.2 EFLOPS,净增19.1 EFLOPS,中国联通智算规模超过17EFLOPS。移动在算力规模上领先,但联通在增长速度上不遑多让,智算业务驱动算力服务强劲增长,去年签约金额超过260亿元。
行业应用:差异化竞争的主战场
在行业应用方面,三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赛道:
中国移动:5G垂直行业应用全年拓展千万大单5G DICT项目超700个,5G专网收入达到87亿元,同比增长61.0%。打造5G行业商用案例超4.8万个,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中国电信:面向制造、矿山、电力、化工、港口、低空等千行百业累计发展行业应用项目4.5万个。电信在传统优势行业深耕细作的策略很明显。
中国联通:累计实施超过2.9万个工业互联网项目、落地7100余家5G工厂,实现服务能力和市场地位领先。联通在工业互联网这个细分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投资布局:算力成为共同焦点
看2025年的投资计划,算力已经成为三家共同的重点:
中国移动:近两年公司在AI方面的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20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超过10倍,2025年公司的AI直接投资规模和占比将继续提升。
中国电信:2025年中国电信的资本开支将进行结构性调整,算力领域的投资占比预计将提升20%以上。
中国联通:2025年算力投资将同比增长28%,增幅是三家中最高的。
几个有趣的观察
观察一:第二曲线占比的微妙变化
2024年,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服务占比主营业务为30.4%,中国联通算网数智业务占主营业务比为24%,中国移动政企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23.5%。
电信的政企业务占比最高,已经突破30%,这在三家中是独一份的。这反映出电信在政企市场的深耕程度和依赖程度都比较高。
观察二:增速的分化趋势
相比较2024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3.7%、3.2%和3%。第二曲线业务在对运营商收入增量贡献是显著的。
但仔细看增速,联通的算网数智业务增长9.6%,移动政企业务增长8.8%,电信产业数字化增长5.5%。联通虽然体量最小,但增长最快,这种"小而美"的发展态势很值得关注。
观察三:招标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移动公开招标市场中标占比达到16.6%,打造融合自由能力的"三化"解决方案99项。16.6%的中标占比在业内是相当高的数字,体现了移动在政企市场的绝对优势。
几个关键的竞争态势
态势一:从"价格竞争"到"能力竞争"
过去政企市场经常出现恶性价格竞争,但现在更多的是比拼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壁垒的提高,让这个市场回归到了比拼真本事的轨道上。
态势二:从"标准产品"到"定制方案"
政企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标准化产品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打造融合自由能力的"三化"解决方案99项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态势三:从"单点服务"到"生态服务"
现在的政企业务已经不是简单的通信服务,而是涵盖连接、算力、应用、安全的全栈服务。"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提供异构的泛在算力、强大的算网调度、高效的训推引擎、一站式的智算服务就是这种生态化服务的典型代表。
区域市场的差异化表现
从各省公司的表现看,政企业务的区域差异很明显。从收入角度分析,广东省以45.89亿元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省和北京市,三者的收入均超过20亿元。
这个格局很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发达地区的政企需求更旺盛,付费能力更强,自然成为各家争夺的重点市场。
AI大模型:新的分水岭
2024年最大的变化就是AI大模型的快速普及。天翼云全面迈向智能云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国内首家实现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落地的运营商级云平台。
这种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正在成为政企市场竞争的新分水岭。谁能在AI时代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谁就能在政企市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物联网:下一个爆发点
物联网业务虽然现在还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发展势头很猛。中国联通物联网连接数超过6.2亿、净增1.3亿,车联网连接数达到7,600万户、保持行业第一。
这些数据背后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政企客户对物联网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几个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风险点一:应收账款风险
2024年坏账准备290.05亿元,2023年为178.5亿元。政企业务的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都在大幅增长,说明收款风险在增加。
风险点二:增速放缓趋势
虽然政企业务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了个位数。2024年三大运营商第二曲线业务总收入为4381.48亿元,同比增长7.9%,回落7.4个百分点。
风险点三:同质化竞争加剧
三家在云计算、AI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相似,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在缩小。如何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每家都面临的挑战。
未来展望:三个关键趋势
趋势一:AI原生化
未来的政企服务将全面AI化。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安全到应用,AI将成为所有服务的底层能力。中国移动布局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40款AI行业大模型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趋势二:算网一体化
算力和网络的融合将成为标配。中国联通建成算力智联网AINet,实现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22个省级骨干节点的全覆盖,这种算网一体化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趋势三:生态平台化
单一的产品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政企客户需求,平台化的生态服务将成为主流。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纳管设备超过1200万、占全国的1/8,这种平台化能力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从"三足鼎立"到"错位竞争"
回顾三大运营商在政企市场的表现,最大的感受是竞争格局正在从"三足鼎立"向"错位竞争"转变。
中国移动凭借规模优势和网络优势,在政企市场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但优势正在被蚕食;中国电信发挥云计算和行业积累优势,在数字化转型领域表现出色;中国联通虽然体量最小,但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细分领域找到了差异化优势,增长势头最为强劲。
这种错位竞争的格局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它避免了恶性竞争,让每家运营商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为政企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未来几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AI技术的普及、新基建的推进,政企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谁能在技术创新、服务能力、生态建设上走得更远,谁就能在这场持久战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毕竟,在数字化时代,政企业务已经不再是运营商的"第二曲线",而是真正的"主旋律"。这场"政企三国演义"还将更加精彩。
点击图文 查看更多
想看到更多通信、职场的精彩文章?
点个赞,送颗红心,通信路上一起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