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马女士揣着3年行政经验投简历,收到面试邀约后兴冲冲赶场,结果被HR一句“没经验”打发。这波操作直接给马女士整怒了,转头就杀回公司开怼:“简历当废纸看?我跨城来的车费你报销啊?”
![]()
事情得从马女士刷招聘软件时的“一见钟情”说起。那天她刚结束一场不太顺心的面试,正趴在工位上刷招聘信息,突然被“行政主管助理”这个岗位戳中——薪资范围合适,工作内容是她熟门熟路的行政统筹,更关键的是招聘启事上那句“1-3年行政经验优先,接受经验浅者”。马女士对着屏幕拍了下大腿:“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她有整整3年行政经验,从会议纪要到物资统筹,再到员工活动策划,简直是“全能行政选手”。投简历时她半点不敢马虎,特意把简历里的“行政工作经历”部分重新排版,用加粗字体标出“独立统筹100人年会”“优化物资采购流程节省20%成本”等亮眼成绩,还附上了过往的工作成果截图。投完简历后,她甚至特意设置了手机提醒,每隔一小时就刷一次招聘软件看进度。没想到才过半天,手机就弹出了面试邀约短信,发件人是那家互联网公司的HR李姐,语气还挺热情:“马女士您好,您的简历很符合我们岗位要求,邀请您明天上午10点面试~”马女士瞬间像打了鸡血,当晚直接开启“备战模式”:先是把简历改到凌晨一点,优化了语言表达,打印了三份纸质版塞进崭新的文件夹里;接着翻遍了公司官网和公众号,从创始人的创业故事到近期上线的新项目,甚至连公司去年的公益活动都记了个遍;第二天出门前,她特意挑了套简约干练的职业装,对着镜子反复整理衣领,还往包里塞了瓶矿泉水和薄荷糖——生怕面试时紧张口干。
为了不迟到,她提前1小时出门,结果遇上早高峰堵车,硬生生花了1个半小时才抵达公司。谁能想到,这场“诚意满满的奔赴”,竟是一场“乌龙大戏”的开端。
![]()
刚进面试室,马女士就主动递上简历,面带微笑地开口:“李姐您好,我是马XX,应聘行政主管助理岗位,我有3年行政工作经验,之前主要负责……”话才说了不到30秒,就被李姐抬手打断了。李姐头都没抬,手指在鼠标上随意点了点,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不好意思哈,打断一下,我们这个岗位其实要的是有互联网行业行政经验的,你之前待的是传统行业,可能不太合适。”马女士当场愣住,手里的文件夹都差点没拿稳,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她反复确认过招聘信息,从头到尾没提“互联网行业”这四个字啊!她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指着李姐电脑屏幕上的岗位要求:“李姐,我昨天看岗位描述的时候,没看到要互联网背景的要求啊,上面只写了1-3年行政经验。”
马女士当场愣住,怀疑自己看错了岗位要求:“姐,招聘信息里没说要互联网背景啊!”
![]()
李姐的回答堪称“甩锅教科书”:“害,初筛的时候手太快了,没注意这茬。”
一句话,这场精心准备的面试就草草收场了。马女士攥着没被翻阅过的简历走出公司大门,初秋的风一吹,她才慢慢回过神来,心里的委屈和愤怒像潮水般涌上来。她沿着路边的人行道慢慢走,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为了这场面试,她早上6点就起床收拾,提前1小时出门还堵了一路,来回3小时路程不算,20多块的地铁费够买两杯奶茶了,更别提为了面试请的半天假,扣掉的工资都够吃顿火锅了。合着自己花时间、花钱、花精力,就成了对方“初筛失误”的牺牲品?走到地铁口时,她看着来往的人流,突然觉得特别不值——这不是被刷掉的问题,是对方根本没尊重她的付出!一股“咽不下这口气”的劲儿上来了,她猛地转身,踩着高跟鞋就往公司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必须要个说法,不能让打工人的诚意被这么糟蹋!
![]()
于是她转身就往公司冲,再次找到李姐时气场全开:“你们到底看没看我简历?我大老远跑过来,车费不要钱吗?时间不是成本吗?”
面对怒发冲冠的马女士,李姐终于松口,承认是岗位招得太急,筛选标准没明确,属于工作疏漏。马女士放出“狠话”:一天内给明确答复,不然就找劳动部门评理。
为了留证,马女士回到家就坐在电脑前,把面试经过、和李姐的对话、邮件邀约截图一字一句整理成文案,配了个“气到心梗”的表情包做成短视频发上网。她本来只是想找个地方吐槽,没想到这波“打工人的呐喊”直接戳中了全网的痛点,48小时播放量就破了10万,评论区瞬间变成了“职场血泪控诉大会”。有网友带着同款经历共情:“我上次面试更离谱!提前背了他们公司的招股书,结果HR面试时说‘我们要985的,你简历上写的双非啊’,合着初筛的时候瞎了?”还有人分享奇葩操作:“我面过一家公司,约了下午2点,等了1小时HR才来,说‘岗位招满了,你来都来了,就当了解下我们公司’,我直接骂街了!”也有少数人质疑“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但立刻被群嘲:“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花一下午当工具人试试?”更多人把矛头指向招聘乱象:“现在好多公司HR把约面试当KPI,根本不看简历,太恶心了!”
![]()
更戏剧化的反转来了——涉事公司不仅没半点反思的意思,反而开启了“恶人先告状”模式。马女士发完视频的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平台的下架通知,理由是“接到企业举报,涉嫌泄露商业信息”。她当时就笑了:“我只说了公司行业,没说名字,哪来的商业信息?”还没等她申诉,更离谱的事发生了——辖区派出所给她打了电话,说涉事公司报警称她“发布虚假信息造谣抹黑,扰乱公司正常运营”。马女士又气又笑,带着所有证据去了派出所,把面试邀约邮件、和李姐的对话录音(面试时征得同意录制)、视频内容一一展示给民警。民警调查后哭笑不得,当场给公司HR打了电话:“人家内容都是真实的,没违法,你们还是好好跟人家协商解决吧。”
这波“反向操作”彻底把公司推上风口浪尖。马女士下架视频3天后重新上传,还附上了公司举报记录、平台沟通截图:“我没违规,凭啥删?”这下更多“受害者”站了出来,有网友留言:“我也面过这家!十分钟就被打发,简历上写得明明白白,他们偏说不合适!”
![]()
公司的这波“骚操作”彻底点燃了舆论,杭州劳动监察部门也注意到了这起事件,很快就介入调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调查人员调取了近半年的投诉记录,发现这家公司光是类似的“招聘欺诈”投诉就有5起,投诉内容高度一致:“岗位要求与实际不符”“简历未仔细审核就约面试”“面试通过率不足5%”。更劲爆的内幕还在后头,有知情人看不惯公司的做法,给媒体发了份内部邮件截图。截图显示,这个“行政主管助理”岗位编制只有3人,从8月挂网到10月底,居然累计安排了87场面试,平均每场面试耗时不到15分钟。更讽刺的是,公司在10月中旬就对外宣称“该岗位已招满”,但实际面试一直持续到月底,不少求职者都是在“已招满”后收到的面试邀约。调查人员当即约谈了公司HR负责人,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合理理由,只能用“筛选严格”搪塞。
面对质疑,公司嘴硬到底:“我们筛选严格,是正常招聘机制,数据不便公开。”可法律界人士不买账:《劳动合同法》虽没明确规定筛选流程,但《就业促进法》强调要保障劳动者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信息透明”原则也该套用到招聘上——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就算不违法,也涉嫌误导性宣传啊!
在全网舆论的声讨和劳动监察部门的督促下,涉事公司终于扛不住了。那天下午,马女士接到了公司行政总监的电话,对方态度倒是挺诚恳,先是为李姐的疏忽道歉,然后说要赔偿她的损失。很快,马女士的微信就收到了25元转账,附言“往返车费赔偿”。随后公司官方账号也发了声明,承认“此次招聘存在流程疏漏,简历筛选标准不明确”,承诺“加强人事部门专业培训,建立简历二次审核机制,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马女士看着手机里的25元转账,心里挺复杂——这点钱连半天工资的零头都不够,但她更在意的是公司的态度。她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钱不重要,希望所有公司都能尊重求职者的时间和诚意,别再把打工人当KPI工具人了。”
这场“车费引发的职场维权战”也算有了结局,但网友的疑问还在:到底有多少公司把“约面试”当KPI?求职者的时间和车费,啥时候能被真正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