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内居民参加医保的热情是越来越高涨了。根据2025年初《全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医保参保人数已超过13.7亿人,覆盖率达到97.8%。不过,随着国内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医保基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2025年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医保基金结余率已降至8.3%,比2023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25年医保制度进行了适度调整,以确保该基金能够可持续的运行。经过多方核实和查证,我们发现2025年起,以下这6项费用将不再报销,请大家互相转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非治疗性的医疗消耗品
所谓非治疗性的医疗消费品就是指,部分医疗耗材、生活用品等。比如,像医用棉签、纸尿裤、护理垫等,被划出医保报销范围,以后这些东西将无法获得报销。根据《2025年医疗耗材使用分析报告》,这类非治疗性耗材在过去几年的医保支出中占比约3.7%,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如果这部分费用支出能节省下来,确实能够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非必要的支出。
第二,营养性药品和保健品将被划出报销范围
![]()
通常这些营养性药品,以及保健品,都是一些用于患者营养补充而非治疗的药品。如蛋白粉、维生素C、矿物补钙剂等。这部分药品和保健品由于是非治疗性药品,而被划出医保的报销范围。
根据《2025年医保药品使用监测报告》显示,营养性药品在医保药品支出中占比达到7.6%,且近年来增长速度远高于治疗性药品。而医保新规调整这部分费用的报销政策,就能更好的把有限的医保资金用于更多的疾病治疗上面。
第三,部分检查项目的报销比例发生调整
一些患者接受医生的治疗过程中,提出不合理的检查要求。比如,要求做全身CT、核磁共振等较高费用的检查。而事实上,这并不是治病过程中的必要检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中,约有15%-20%属于医学上非必要或重复的检查。这些检查每年消耗医保资金约400亿元。而在新规之下,对此类检查项目进行了适当限制,下调了报销比例,以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
第四,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将退出医保
![]()
之前,大多数美容整形服务都不在医保的范围之内,但有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项目。比如,以治疗为名义进行轻微整容手术。举个例子,把眼袋手术说成是“上睑下垂轿正”。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部分医保的报销了。
而根据《2025年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过去两年,通过医保报销的美容相关医疗服务金额达到约80亿元。而根据医保的新规,已经将美容整形完全排除在医保支付的范围之内了,从而堵住了这个漏洞,让医保基金更专注于疾病治疗。
第五,非基本药物的自付比例将提高
当前,医保药品目录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药品是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较高。乙类药品多为较新、较贵的药品,报销的比例较低。而在2025年的医保新规中,部分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那些完全可以选择用低价药替代的高价药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具有同样治疗效果的药品,医保更倾向于支持价格较低的药品,这样可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医保的支出压力。”
第六,异地就医的报销规则将更严格
![]()
医保新规对于非必要的异地高级别的医院就医,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缺乏转诊的手续,以及非急诊的情况下异地就医,报销的比例会大幅降低。比如,杨亮在上海工作,最近他父亲生了疾病。杨亮就想把父亲从外地接到上海来治疗。
而杨亮在咨询了上海的医保部门后发现,如果没有家乡医院的正式转诊证明,他父亲来大上海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会降低很多。事实上,现在直接选择异地大城市医院治疗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负担。而新规则旨在引导患者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
面对以上这些医保新规的调整,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呢?①应提前了解医保报销政策的变化,合理规划医疗消费。②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比如,像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就到基层的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可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③关注自身健康,加强疾病预防。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验、早期干预等措施,有效减少疾病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