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汉风,文脉绵绵。11月5日,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现代快报社承办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徐举行。本届论坛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汉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70余位顶尖学者、文化名家、领军人才齐聚彭城,共溯汉文化之源,共话汉文化之兴。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市委书记宋乐伟,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峻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市政协主席王强等出席。沈峻峰主持。
![]()
徐缨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蓝图,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以论坛举办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两汉文化研究,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守根脉魂脉,推进自信自强,更好担当“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使命。要进一步深耕文明沃土、赓续历史基因,充分挖掘以两汉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江苏地域文化的精神基因与文化精髓,彰显吴韵汉风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把握时代潮流、强化文化赋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旅游、文创等深度融合,让汉文化融入城乡肌理、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明互鉴,打造“文明遇·鉴”等交流品牌,建设世界级汉文化传播窗口。徐缨强调,要充分吸纳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汉文化传承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绘气象万千的汉风华章,积极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宋乐伟在致辞中说,千百年来,汉文化在徐州历史文脉上熠熠生辉,以汉文化为精髓的地域文化融汇南北、演进升华,孕育出刚健有为、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文化悠远、文脉悠长的徐州,遵循“守正明变”,赓续深耕实业的优良传统,百年煤城全面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坚持“海纳百川”,积极抢抓多重战略机遇,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成为时尚新地标。恪守“民为邦本”,将千年民本思想融入惠民实践,民生愿景正变为幸福实景。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吸纳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走好成果融汇、多元融合、互鉴融通之路,让汉文化“深扎根”“活起来”“走出去”,让徐州成为世界读懂汉文化、读懂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
主论坛上发布了汉文化网络文学专题创作扶持计划、中国国家版本馆与徐州市关于汉画像石数字化合作项目、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项目。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正功作主旨演讲。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大汉天声: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传播”“大汉文章:汉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更新”“汉风远扬:汉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鉴”“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四个分论坛。
![]()
4日下午,与会嘉宾深入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参观考察,实地感受徐州推动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徐期间,徐缨还到江苏省柳琴剧院和梆子剧院调研,了解剧院发展历程、代表剧目、人才培养等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徐州广电编辑 | 王峤
一审 | 朱宸昕 许腾飞
二审 | 张清 孙剑
三审 | 王经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