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社会评论分析人口增量背后的城市密码:合肥、贵阳如何跑出“加速度”?
![]()
人口“黑马”突围:合肥贵阳凭啥超越传统强市?
这些年,中国哪些省会的人口往里头跑得多,增量最猛?
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不是北京、上海这种直辖市,也不是广州、深圳这种老牌强市,而是两个正在拼“强省会”的城市:合肥和贵阳。
这俩城市的人口增量,最近几年一直排在全国前面,背后的门道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
先看数据,过去三年,合肥和贵阳的人口增量都超过了50万,合肥涨了53.7万,贵阳涨了50.2万,稳稳占了全国前两名。
有人问为啥不算2020年?那年特殊,好多人临时回老家,数据不准,所以从2021年开始算才靠谱。
合肥能有这成绩,全靠产业撑着,前两年新闻里常提,合肥早早就盯上了新能源汽车,江淮、大众、比亚迪都在这儿建了大工厂,连蔚来的总部都搬了过来。
![]()
2024年的时候,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到了137.6万辆,比上海还多,光这一个产业就带动了上万个岗位。
不光是汽车,合肥的芯片和人工智能也很厉害。
像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全国领先,新闻里常报道它的研发中心招了不少高学历人才。
还有京东方,早年间合肥就敢砸钱引进,现在液晶面板产业成了气候,上下游企业跟着过来,就业机会自然多了。
![]()
贵阳的情况有点不一样,除了外来人口,本地自然增长也占了不少。贵州是少数民族大省,2023年出生率10.65‰,全国第二,2024年10.74‰,排第三。
贵阳作为省会,出生率比其他大城市高,这部分自然增长帮了不少忙。
当然,贵阳的产业也没落下,这些年“中国数谷”的名头越来越响,新闻里提过,华为、腾讯的大数据中心都在这儿落地,到2025年初,贵州在线运营的重点数据中心就有48个。
![]()
数据产业需要运维、研发人员,不少年轻人从外地过来找工作,人口自然就涨了。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呼和浩特这几年人口增量也不错,排进了全国前20,比苏州、沈阳还猛。
主要是因为乌兰察布通了高铁后,当地人要么去北京,要么就往呼和浩特跑,毕竟省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配套更全。
![]()
![]()
强省会怎么“强”?资源集中才能跑赢
不管是合肥还是贵阳,能有这增长,核心都是“强省会”战略。
简单说,就是省里把好资源、好项目都往省会倾斜,先把省会打造成“领头大哥”,再带动全省发展。
合肥在这方面很典型,2024年合肥GDP13507.7亿元,是省内第二名芜湖的2.7倍。
把芜湖、马鞍山、蚌埠这几个城市的GDP加起来,都没合肥多。
![]()
现在合肥GDP占安徽全省的26%,而且还在涨,省里的重点项目,比如新能源、芯片,大多放在合肥。
贵阳的动作更直接,甚至把其他城市的产业往自己这儿迁。
之前看新闻说,贵州把遵义的后为光电搬到了贵阳,还把卓英射光电这些配套企业引到贵阳经开区。
铜仁碧江高新区的电子组装厂,也迁到了贵阳,就是因为贵阳有机场,产品能直接发往珠三角,省了不少物流成本。
![]()
还有毕节的光伏组件企业,把总部和研发中心搬到了贵阳双龙航空港。为啥?因为贵阳的人才多、信息灵,研发起来更方便。
这种“全省资源往省会凑”的做法,虽然让其他城市暂时少了些机会,但确实让贵阳快速强了起来。
有人说为啥非要搞强省会?其实也没办法,像江苏、广东这种经济强省,能做到13市全是百强、双子星发展,但大多数省份没这实力,与其到处铺资源,不如先集中力量把省会做强。
![]()
就像安徽,十年前GDP排全国第14,2024年到了第11,马上要进前十,这背后合肥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贵州也是一样,十年前GDP全国第27,2024年到了第22,涨了5个名次。
要是没有贵阳的快速发展,贵州想追上这么多省份,难度可就大了。
不过,强省会也不是没有争议,比如贵州的毕节、遵义,之前人口比贵阳多,但因为产业往贵阳迁,这两年人口开始外流。
![]()
但从全省来看,只有贵阳先强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创造更多岗位,最后还是能带动其他城市发展。
就像安徽,合肥强了之后,周边的滁州、六安也跟着受益。
不少企业在合肥设总部,把生产基地放在周边城市,形成了产业链配套,这就是强省会的带动效应。
![]()
![]()
增长逻辑大不同:有产业底气才能走得远
虽然都是强省会,但合肥和贵阳的增长逻辑不一样,这也决定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合肥完全是“产业驱动”,靠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这些硬核产业吸引人口。
这种增长很扎实,因为产业在,就业就在,人来了就不容易走。
比如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光有工厂,还有研发中心、零部件配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能留住从技术工人到工程师的各种人才。
![]()
而且合肥的人口质量也在提升,这些年引进的企业大多是高科技行业,需要高学历人才,新闻里提过,合肥每年引进的硕士、博士数量,在省会城市里排前几名。
人口不光是数量涨,质量也在提高,这对城市长期发展很重要,贵阳则是“自然增长+产业增长”双驱动。
自然增长靠出生率,产业增长靠大数据,不过贵阳的产业基数还比较小,2024年GDP5770.41亿元,虽然增速6%,但离万亿规模还有距离。
![]()
未来想保持人口增长,还得继续做强产业,不能光靠自然增长。
还有个对比,昆明、南宁和贵阳都是西南的省会,2024年昆明GDP增速4%,南宁才3%,都没贵阳快。
因为贵阳的大数据产业是新赛道,抓住了机会,而昆明、南宁还没找到这么有竞争力的产业,所以人口增长也慢一些。
![]()
其实不管是哪种增长逻辑,核心都得有“产业底气”。
长沙就是个例子,湖南全省人口在流出,但长沙靠工程机械产业,每年人口都在涨。
南昌也是,江西全省人口外流,但南昌靠电子信息产业,人口稳步增长。
对普通人来说,选城市的时候,也得看产业,如果是搞新能源、芯片,合肥是个好选择;如果是做大数据,贵阳有机会。
![]()
跟着产业走,找工作、定居才靠谱,这些城市的增长,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过去只看北上广深,到现在合肥、贵阳这些“黑马”冒出来,说明中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多元。
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城市找到自己的特色产业,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每个人,也能在这些城市的成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城市发展最棒的意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