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5日,山东省公务员局发布的一纸公告瞬间点燃舆论场。
公告显示,202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7日启动报名,12月7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
然而,最刺眼的数据是7589个计划明确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总招录计划的近八成!与此同时,县级以下机关招录计划为6517个,而临沂市等地区甚至出现缩招250人的断崖式下跌。
这一政策并非孤立存在。
山东省考同步放宽了年龄限制,普通报考者年龄上限从35岁调整为38岁,应届硕博更是放宽至43岁,表面看是打破35岁门槛的进步。
但无奈的是,当大龄考生欢呼重获赶考资格时,应届生专属岗位的暴增却几乎堵死了往届生的突围路径。
更残酷的对比在于面向退役军人的计划仅252个,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仅183个,与应届生的7589个名额形成鲜明落差。
报名时间窗口极短11月7日9:00至11月10日16:00,而竞争烈度已然预演。
2025年国考计划招录4万余人,2026年却减少2000多名额,报考人群反而因年龄放宽而扩大。
网友哀叹:“年龄放宽只是假慈悲,岗位倾斜才是真残酷!”
![]()
“每年千万高校毕业生,不倾斜政策难道逼他们失业?”
这一观点获得部分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认同。
支持者引用数据强调:2023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约千万,但高校毕业生人数却逆势创新高。
因此,政策向应届生倾斜被视为“维稳刚需”。
更有人直言:“往届生有工作经验,本就更适应市场竞争,而应届生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35岁的我,连考试资格都要感恩施舍?”往届生的血泪控诉。
反对声浪则更加汹涌。
知乎高赞评论尖锐质问:“38岁放宽年龄,却限死应届生岗位,这是给希望又掐灭希望!”
社交媒体上,往届生群体晒出残酷对比,一名32岁考生连续备考3年,原本因年龄放宽重燃希望,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岗位不足10个;而一名22岁应届生可选岗位超百个。
更细节的冲突点在于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可按大专、本科学历报考不限专业职位,但往届大学生却被专业限制卡死。
两派争论的本质是资源分配正义的博弈。
支持应届生倾斜者认为,政策应优先解决从0到1的就业问题。
尤其引发共鸣的是,一名3网友留言:“如果35岁是职场弃子,为何38岁又成宝贵人才?政策摇摆比年龄歧视更伤人!”
![]()
回顾历史,2023年已有约10个省份在省考中放宽年龄至40岁,而2026年国考更将普通考生年龄上限设为38岁。
但政策松绑的背后,是岗位结构性收缩与报考人口膨胀的撕裂。
正如网友调侃:“门开大了,路却变窄了。”
对普通人而言,这种摇摆的代价是真实的生存焦虑。
当一名32岁的单亲母亲因往届生身份被拒之门外,当一名38岁的前工程师被迫与应届生卷行测题,裂痕最终由个体命运承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