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公众开放日油地“银龄宣讲团”走进胜利油田

0
分享至

重阳佳节,胜景如画。

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胜利油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老友”——来自油地“银龄宣讲团”的30余名老同志走进油田科技创新前沿、生产一线与民生现场,开启了一场以“保障能源安全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体验之旅。


这群常年活跃在油地宣讲与志愿服务一线的“银龄使者”,身份虽不同,使命却相通。作为油地发展的见证者与传播者,他们共话能源安全,同感民生服务温度,为讲好新时代油地融合发展故事积累了鲜活素材,凝聚起更强大的宣讲力量。

端牢能源饭碗,责任在肩

参观的首站来到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站在页岩油油样和十余种化学驱油剂前,“银龄宣讲团”成员——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安全机动科安全副总监姜志臣驻足凝望。

时光回溯到四年前的那个秋天——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胜利油田,提出“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这句话,成为深植于每个胜利人心中的信念。

在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现实下,胜利人将答案写向了深地——页岩油。这片崭新的资源接替阵地,既蕴藏希望,也充满挑战。

近年来,胜利油田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上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胜利济阳页岩油产量达到5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级示范区产量目标;今年前三季度,生产页岩油近50万吨,累计产油达151.5万吨。

“虽然退休了,但心始终和油田在一起。”姜志臣说。作为“五老”宣讲员,他的任务就是把油田的经验成就、发展变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群众。

参观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深入了解CCU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历程,深切感受到胜利人“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第一次深入走进油田、了解油田的发展,令我敬佩的不仅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有胜利人为国找油的使命感和为油而战的实干精神。”参观中,东营市“五老”宣讲团成员苟振光动情地说,“回去后,我要把胜利人的精气神讲给更多人听!”

绘就绿色画卷,智赋未来

秋日阳光下,莱州湾龙悦湖波光潋滟。

在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莱113区块,26口油水井与蓝天、碧水、绿地相融,构成一幅“景中有井、井在画中”的和谐画卷。

“这里太美了,和我们当年工作环境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扎根一线40多年的现河采油厂原作业二大队大队长、“五老”宣讲员毕国强一边赞叹,一边举起手机记录眼前景象,“这些照片将成为今后宣讲中最生动的素材,让更多人看到油田的绿色蜕变。”

地上美景如画,地下智慧如织。在这里,二氧化碳化身“采油工”,油井“吞”下二氧化碳,“吐”出更多原油,实现增产与降碳双赢。目前,该区块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万余吨,受效油井增产30%。

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到今天的绿色油田,油地始终血脉相连、同频共振。在这片热土上,绿色低碳已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目前,东营市已成为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最齐全的区域,建成碳捕集项目8个,年捕集能力达109.5万吨,二氧化碳年化工利用能力达49.68万吨。

“记忆中,过去的油井周围是土路泥地,如今的生产环境却如此优美、设备如此先进。”望着眼前的绿色油田,东营市“五老”宣讲团团长房崇岭由衷赞叹,“身为东营人,我为此感到骄傲,这就是油地共同发展最有力的见证。”

绿色的故事,仍在延续。几十公里外的新东营原油库,整洁、绿色、无异味的环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油库的认知。

“真是一点异味也没有。”油气集输总厂原老年管理中心主任、“银龄”记者滕风华深吸一口气确认道,“如今油库内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大家坐在办公室动动鼠标就能完成操作,自动化程度令人惊叹。”

当了解到东营原油库已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高效、多能互补、环境友好”标杆油库,并连续三年实现“碳中和”时,参观者纷纷表示,油田在统筹能源安全与生态保护方面,真正做到了“走在前、作表率”。

助力美好生活,温暖民心

活动中,大家还来到了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胜大超市物流配送中心。

在占地万余平方米的生鲜采配区、4500平方米的冷冻冷藏区以及2万平方米的常温库存区,现代化物流系统高效运转,构建起从源头到餐桌的快速通道。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演示着3分钟农残快速检测流程。这道严密的安全屏障,牢牢守护着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得知检测中心每天对配送至所有超市、食堂的蔬果进行全覆盖农残检测,东营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张宏伟感慨道:“胜大超市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真正体现了央企对民生福祉的重视和对‘舌尖上的安全’的责任担当。”

如今,胜大超市已不仅是东营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更是油田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一张亮丽名片。

“品质有保障,老百姓们才放心。”参观中,多位宣讲团成员表示,要把这些见闻带回去,跟街坊邻居好好讲讲,让大家买得更明白、吃得更安心。

油田发展的温度,同样体现在对员工群众的细微关怀中。近年来,油田推动百余项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从员工群众最关切的小事入手,实实在在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参观接近尾声,黄河钻井总公司原宣传科科长、“银龄”记者牛洪桐道出大家的心声:“这次‘回家’,看到的是新发展,感受到的是新温度。我们这些老同志,今后宣讲更有底气,也更有内容!”

当银龄力量与油田发展同频共振,当油地融合不断深化,一幅“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美好生活”的崭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铺展。(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巴丽蒙 郑跃光 焦子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87857文章数 823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