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者 | 李 百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才上任半年,最近在上海机场被重庆警方带走。徐晰人用“1元购”加上花3300万元收购将近24亿元债权的代价,拿下北大医药控制权的过程,至今仍是个费解之谜。
![]()
去年12月,徐晰人以1元象征性价格外加承接债权的代价,收购了西南合成集团,间接取得了北大医药控制权。今年4月徐晰人当选为董事长,7月兼任总裁。大权独揽不到四个月,徐晰人便因为涉嫌职务侵占被刑拘。
收购西南合成之前,徐晰人自己有一家叫做新优势产业集团的公司,成员企业59家,涉足投资、文化演出和科技等不同领域,但在收购西南合成后才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因此,职务侵占大概率是发生在担任北大医药董事长之后。徐晰人从资本新贵到身陷囹圄,不过半年时间。
![]()
董事长从上市公司侵占了什么东西,目前警方还在调查。不过从已有公开信息来看,外界对徐晰人更感兴趣的反倒不是职务侵占,而是他怎么能“只花3300万元”就拿到北大医药控制权的。按照交易时北大医药40亿元市值计算,西南合成持有的北大医药股权市值8.7亿元。
![]()
徐晰人收购之前的北大医药可不是垃圾资产。根据财报,北大医药2003年以来只在2014年出现过亏损,其余年头都在盈利。去年盈利能力更是前所未有,创下了1.38亿元净利润,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就已经达到1.36亿元。制药属于特殊行业,按照常规逻辑,一家普通企业想达到制药门槛,付出的代价可能都不止3300万元。
![]()
但这桩买卖看起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北大医药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西南合成药厂,改制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03年北大方正集团参与重组后,2009年并入方正医药产业平台。众所周知,方正集团后来破产了,2020年被法院受理重整,随后平安集团通过重整控制了北大医药。
与徐晰人交易的对象是方正商业管理公司,同样是平安系成员。徐晰人控制北大医药的过程怎么看着都是一个市场化行为。
![]()
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差。外界只是看到了3300万元对应的北大医药8.7亿元市值,忽略了徐晰人同时还要承担将近24亿元债权的事实。这部分债权在过往公开信息里并没有被打折,也就是说,徐晰人拿到的实际资产价值只有债权总额的大概1/3。后续还债过程中,如果未能得到债权人的谅解获得债务减免或打折,那么徐晰人就得真金白银还清远高于实际资产的债务。
徐晰人拿到的实际资产可能还要再打个折扣。按照交易协议,收购完成后,西南合成下属企业包括北大医药必须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更名,新名称不得再使用“北大”、“北医”等字样。同时,北大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合作终止。不得使用“北大”、“北医”等字样,品牌价值已经打折,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合作终止,将直接影响北大医药接近一半的营收。
![]()
交易协议已经体现在股价上。尽管A股走牛,北大医药现在市值只剩下35亿元,距离收购时的价格已经缩水了一大截。
就媒体公开的情况,以徐晰人的产业现状和盈利能力,想在短期内消化掉24亿元债务,应当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程。因此不难想象,拆东墙补西墙、挪用甚至是侵占上市公司资产都是可能存在的。
![]()
面临还债压力,徐晰人出任董事长后,北大医药有9名高管便被更换。还有近百名离退休职工因为待遇问题冲击办公楼,导致行政瘫痪。这些在本质上都属于徐晰人的“节流”之举,债务压力山大,控制现有行政开支才能腾出更多的现金流用于还债。
徐晰人表演了一场蛇吞象,但吞下的却是债务,大概率是被噎住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