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精准分拣垃圾,AI校园导航小程序清晰演示路线,数据可视化平台图表实时变动,嵌入式智能控制装置指示灯规律闪烁……11月5日,在郑州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未来工坊”内,学生忙而有序。这是该学院为破解科教融合难题、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推出的“未来工坊”本科生科研团队攻关计划。
据了解,“未来工坊”创新采用“项目展示+实时操作+同步讲解”模式,让抽象科研变得可看、可听、可互动。来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15名跨专业学子组成核心团队,由赴清华大学交流的优秀学员团队带头“传帮带”。在这里,学生自主研发的真实落地项目轮番亮相,学生边操作边拆解技术原理,用通俗语言还原“从0到1”的科研全过程。
“从磕磕绊绊地书写第一篇研究报告,到使用Dev-C++和LINGO进行编程和建模,在一次次方案迭代中变得触手可及,‘未来工坊’模式将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拆解和展示,让我意识到科研不再是相对枯燥的理论,更让我看到了专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团队成员周佳奕分享说。
如今,这支“科创加速营”战绩亮眼,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著6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同时,团队成员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均斩获奖项,实现“以赛促学、以研促创”。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科研项目中锤炼实力,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刘乾坤表示,学院将持续推动科教融合与项目孵化,推动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结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和有创新潜力的项目提供支持,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双向发力,让更多学生长出科研“翅膀”。(来源:郑州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作者乔圣宸 郭美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