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说桥梁是串联城市记忆的丝线,那每一座矗立的桥,都绝非仅为跨越江河的交通设施——它是镌刻着时光印记的建筑瑰宝,是承载着地域文脉的文化符号,更是藏着人间故事的情感纽带。当我们习惯了步履匆匆地走过桥面,却鲜少驻足探寻:那些砖石缝隙里藏着怎样的建造智慧?那些桥墩之上曾见证过怎样的岁月变迁?
“BT说桥”专栏便由此而来,我们以“桥梁”为核心叙事载体,做时光的“解码人”,打破大众对“桥”的单一认知,深入挖掘桥梁历史脉络、梳理文化内涵、用心讲述桥梁背后人文故事。
今天
我们将一同探访见证
厦门跨岛发展的“蓝色巨龙”——
厦门海沧大桥

![]()
在厦门这座山海相拥、海陆交融的滨海特区,每一座跨岛桥梁都承载着城市拓展的雄心。从最初的厦门海堤,到连接岛内外的厦门大桥,再到如今的“蓝色地标”海沧大桥,它们不仅是交通动脉的延伸,更是厦门从“海岛城市”迈向“海湾城市”的见证者。其中,横跨厦门西海域,连接厦门本岛与海沧半岛的海沧大桥,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身份,自1999年通车以来,便成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脊梁”。
回溯海沧大桥的建设历程,便会读懂它为何被称作“世纪工程”。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仅靠厦门大桥连接岛内外已难以满足需求,海沧半岛作为新兴工业区和生活区,急需一条更便捷的通道。1996年,海沧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面对厦门西海域复杂的海洋环境——台风频发、地质复杂、航道繁忙等,建设者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999年12月30日,当第一辆汽车驶过桥面,厦门本岛与海沧半岛的通行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一条“蓝色通道”就此打通。
走近海沧大桥,其“门型”桥塔与巨大的钢缆构成的独特造型,宛如一双张开的臂膀,拥抱这片蓝色海域。大桥总长6.319千米,主桥长1.108千米,主跨长达648米,双向六车道的设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白天,阳光洒在银灰色的钢箱梁上,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成为厦门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晚,桥身两侧的LED灯光次第亮起,蓝色的光带如同一条巨龙穿梭在夜色中,与海沧湾的夜景融为一体,成为厦门夜游的必打卡地。
“海沧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桥,更是一座‘发展桥’‘民生桥’。”
通车20余年来,海沧大桥见证了海沧半岛的华丽转身:从昔日的滩涂荒地,到如今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临港工业区,无数企业因大桥而落户,无数家庭因大桥而实现“跨岛生活”。
如今,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海沧大桥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关部门对大桥进行了多次维护升级,通过桥面铺装及智慧交通系统改造,进一步提升了通行舒适度与安全性。
未来,随着厦门地铁、新跨海通道的建设,厦门的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但海沧大桥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见证者”,依然会在这片蓝色海域上绽放光芒。它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厦门人心中的“时代记忆”——见证着城市的成长,承载着民生的期盼,更书写着厦门从“海岛”到“海湾”的壮丽篇章。
来源:市交通局桥隧中心
作者:吴叶彬
编辑:蓝明珠
记得点点赞、点在看
不然您将无法收到最新的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