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标叔。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美国和委内瑞拉之间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
11月5日,《纽约时报》披露的独家消息让本就紧张的加勒比海局势瞬间濒临临界点。
而美方“自相矛盾”的这种“半公开威慑”的套路,不禁让人追问:特朗普是真要撕破脸动武,还是延续老套路“虚张声势”?
![]()
据白宫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敲定三套针对委内瑞拉的军事行动方案,正处于最终评估阶段。
![]()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此前要求参与拉美任务的官兵签署“特级保密协议”的反常举动,更让外界嗅到了“动手临近”的火药味。
这三套方案层层递进,野心与风险并存:
第一种是“精准打击方案”,意图切断马杜罗的军事支援链;第二种堪称“斩首行动”,通过两栖舰艇渗透至加拉加斯近郊,执行针对马杜罗本人的“清算任务”,美国甚至已将抓捕赏金提高至5000万美元;第三种则是“控权方案”,制造民生瘫痪与政局分裂,最终瓦解马杜罗政权。
![]()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方的“自相矛盾”:一边通过媒体泄露方案制造恐慌,一边又严格管控内部信息——路透社披露,就连国会对这些军事计划的关键细节都一无所知,五角大楼工作人员与议员沟通前必须获得防长特批。
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敌意从未掩饰,此次动武威胁的背后,是延续两百年的“门罗主义”执念与现实利益的激烈碰撞。
从地缘霸权看,美国始终将拉美视作“禁脔”,绝不允许反美力量在此生根。
![]()
马杜罗政府偏偏成为拉美反美阵营的核心:不仅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美洲峰会,还联合古巴、尼加拉瓜推动“去美元化”区域合作,甚至将美军基地逐出委内瑞拉。
更让美国坐立难安的是,拉美左翼浪潮正持续高涨——墨西哥暂停与美使馆合作抗议干涉司法,洪都拉斯谴责美方干涉并欲退出引渡条约,阿根廷则在能源合作上转向中俄。
特朗普急于拿委内瑞拉“开刀”,本质是想“杀鸡儆猴”,遏制拉美自主意识的崛起。
![]()
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达3038亿桶,居全球首位,且其重质原油恰好适配中国炼油厂需求,而中委石油贸易长期采用人民币结算,这直接触碰了美国的“能源霸权”与“美元霸权”双重底线。
2019年美国扶持瓜伊多建立“临时政府”失败后,对委实施150多项制裁,却始终未能夺取石油控制权——马杜罗通过国有化改革将PDVSA(委国家石油公司)牢牢掌握在手中,即便产量下滑仍维持对华出口。
![]()
特朗普想靠军事手段硬抢这块“肥肉”,既是为石油巨头牟利,也是为巩固美元结算体系。
近期美方的挑衅早已露出端倪:
9月美军驱逐舰在委专属经济区非法扣押渔船8小时,声称“打击贩毒”却拿不出实据;国务卿鲁比奥更是高调宣称“拦截贩毒船没用,必须炸毁”,随后美军便在国际水域击沉一艘委籍船只,造成11人死亡,退休禁毒官员直言此举“只为制造好莱坞式戏剧效果”,实则为军事升级找借口。
![]()
三套军事方案看似咄咄逼人,先看“空袭方案”的可行性。
美军虽有“福特”号航母搭载75架F-35C战机,B-52H轰炸机也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但委军的防空网并非不堪一击。
![]()
马杜罗已部署5000套俄制“Igla-S”便携式防空导弹,形成低空防御圈,且俄罗斯专家正协助调试S-300系统,中国JY-27米波雷达更能探测隐身目标——2020年该雷达就曾在500公里外锁定F-22战机。
“斩首行动”。海豹突击队虽曾成功执行本・拉登突袭任务,但委内瑞拉的安保部署早已升级。更致命的是美军兵力不足:现有8500人连进攻所需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若抽调海豹六队主力,亚太或欧洲的部署将出现空档,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
“控权方案”。马拉开波油田面积超1.4万平方公里,需至少2个步兵旅才能控制,而美军目前在加勒比海仅有1个陆战队远征分队。即便侥幸夺取油田,也会面临“占领困境”。
面对步步紧逼的压力,马杜罗早已布下“防御网+外交牌”的双重防线,尤其在美军方案曝光后,求援与备战的节奏明显加快。
![]()
对内,他全力推行“全民防卫”战略:10月启动的征兵计划吸引超30万民众报名,远超15万的预期目标,这些新兵将装备伊朗“见证者-129”无人机和俄制反坦克导弹,负责油田、港口等关键设施的守卫。
同时,马杜罗通过电视讲话反复强调“主权不可侵犯”,委民调机构IVAD数据显示,其支持率已从8月的38%升至11月的45%,反美情绪成为凝聚共识的纽带。
![]()
对外,马杜罗精准实施“大国绑定”策略,向中俄伊发出的求助信直击要害。
致中国的信函中,他明确提出两大请求:一是扩大军事合作,二是加快雷达探测系统生产——中方随即回应,不仅确认JY-27雷达将提前交付,还计划帮委方建立本土维修生产线。
![]()
对俄罗斯,他急需苏-30MK2战机的发动机与雷达零部件,10月底俄伊尔-76运输机已送达相关设备,12名防空专家同步抵达调试装备。
对伊朗,诉求集中在无人机与电子战装备:100架“见证者-129”无人机已陆续交付,50套GPS干扰器能让美军制导武器“失明”,双方还计划在委建立无人机维修厂。
![]()
中方的表态更成为关键支撑。
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明确反对美方“随意执法”,直指其扣押渔船、炸毁船只等行为破坏地区稳定,同时强调“中委合作基于主权平等,不受第三方干扰”。
![]()
这番话既回应了马杜罗的求助,也给美国划定了红线——正如央视评论所言,中方虽不直接参战,但技术与外交支持已形成“战略制衡”。
在兵力上,陆军仅8个旅可立即部署,抽调4万进攻兵力需从俄乌或亚太防线挪用,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财政上,2024财年军费缺口达680亿美元,“福特”号后续维护资金被砍,F-35C采购合同暂停,士兵欠薪分3个月补发的方案已引发军心浮动;
国际上,中俄伊的“间接反制”形成牵制——俄罗斯在乌克兰前线保持压力,中国在亚太开展军演,伊朗则在中东加强反舰部署,美军若对委动武,将面临“全球多线应对”的噩梦。
![]()
“撤不起”的代价同样沉重。
若从加勒比海撤军,美国在拉美的霸权根基将动摇:巴西、墨西哥已加速推动地区一体化,委石油人民币结算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企业每年将损失50亿美元石油利润。
对特朗普个人而言,2024大选在即,62%的共和党选民支持对委强硬,若“雷声大雨点小”,保守派选票极可能流向对手。
![]()
这种困境下,美军的“反常操作”更显心虚:一边高调曝光军事方案,一边私下通过第三方渠道试探委方谈判意愿;一边让B-52H抵近巡航,一边严令士兵“避免直接冲突”。
美国前防长埃斯珀直言:“这是典型的‘威慑困境’——威慑失败丢面子,真动手冒风险。”
综合各方态势,加勒比海局势将呈现“高紧张、低冲突”的长期僵局,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
![]()
马杜罗短期内绝无屈服可能。
内部有4.5万正规军+400万民兵的防御力量,外部有中俄伊的技术与资源支援。
俄罗斯11月将运送5000吨小麦与药品,中国帮建的农产品加工厂即将投产,伊朗无人机形成战斗力,这些都让其有底气扛住封锁。
![]()
更关键的是,瓜伊多“傀儡政府”的失败已让亲美派公信力尽失,美国难以在委境内找到替代力量。
大规模战争爆发概率极低。美军的方案更像是“极限施压”的道具,而非行动蓝图——若实施空袭可能遭中俄伊技术反制,“斩首”失败会激化矛盾,“控权”则陷入泥潭。
![]()
特朗普更可能选择“低成本挑衅”,如加强制裁、扶持反对派破坏油田,但马杜罗已加强安保,此类小动作难撼政权根基。
结语:
僵局将持续至美国大选后。特朗普若连任,可能升级威慑但不敢真动武;若民主党上台,或重启外交谈判。
![]()
在此之前,美军会维持8500人部署“刷存在感”,马杜罗则继续“借大国之力抗美”,中俄伊则通过技术合作保持影响力。
正如中国社科院专家所言,这场博弈本质是“多极世界对霸权的制衡”:美国想靠炮舰政策夺回“后花园”,却撞上了小国的抵抗与大国的底线。
![]()
委内瑞拉的命运或许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美国想单方面改写结局,如今已愈发困难。
加勒比海的军舰还会游弋多久,最终取决于美国能否接受“霸权不再绝对”的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