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土地上的防返贫致贫全链条守护

0
分享至

通过防贫保险理赔4.3万元缓解了结核病治疗费用支出压力,在帮扶干部帮助下申请了低保救助,在村里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任职,2024年家庭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顺利消除了致贫风险。这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利村乡连塘村监测户刘春华家的变化,也是该县创新机制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的一个鲜活注脚。

作为江西省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升级试点县,于都县以务实之举筑牢底线,用精细服务托举幸福,让2436户监测户稳稳走出困境,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一幅“监测精准、帮扶有力、退出稳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于都徐徐展开。


于都县银坑镇现代农业园区,大棚整齐排列,与周边村镇、青山共同构成一幅发展画卷。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九十余载光阴流转,于都河畔这片深植红色基因的热土,正以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谱写防返贫致贫新篇章。

01

预警端口“向前移”,让风险识别“早一步”

2025年5月,在于都县农业农村局防返贫监测中心的一次日常预警监测中,系统显示禾丰镇尧口村村民刘晓春新增1.5万元医疗支出,风险系数远超阈值。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立即将线索推送至乡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48小时内入户核实。原来刘晓春因突发糖尿病住院,虽然有医保报销但自付部分仍达1.5万元,自付医药费加上5个女儿上学的开销,让家庭陷入困境。当天,村“两委”就召开评议会,一致同意将其纳入监测帮扶。

这是于都县建立“每日预警调度”机制的一个案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老区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而精准帮扶机制则为他们筑起了坚实的后盾。该县依托全省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对风险预警线索进行每日跟踪调度,及时处置。2023年7月至今,于都县将全县10283条风险线索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9天,使907户农户被及时纳入监测帮扶。

“以前嫌麻烦,家里有困难也懒得去找政府,想着咬咬牙就过去了。现在扫码就能报,第二天干部就上门了。”车溪乡车胜村村民王金成指着墙上的防贫监测二维码感慨道。于都县将这小小的申报二维码贴遍全县每个村组,农户可通过扫码自主申报监测帮扶,经研判符合条件就可纳入。2024年就有47户像王金成这样,通过“指尖上的申报”被纳入监测帮扶的村民。这种“指尖上的申报”与干部摸排、系统预警形成三重摸排网络,让风险识别跑出“加速度”。

同时,于都县探索乡镇乡村振兴岗、民政岗“双岗联审”机制。2024年6月,葛坳乡民政岗工作人员在初审新增低保申请户时,发现一般户谭逢祥申请了低保。乡村振兴岗工作人员立即介入,上户核实情况。经了解,谭逢祥妻子宋上秀患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医疗支出较大,家庭收入锐减,存在返贫风险。通过“双岗联审”,葛坳乡乡村振兴岗工作人员立刻跟进,不仅帮助他们办了低保,还将其纳入监测,为其申请医疗救助,有效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

在于都县,通过这样的联动模式,让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困难刚露苗头就被化解。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充分体现了老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传承了革命年代“一切为群众”的优良传统。

02

一户一策开良方,让纾困解难“实一分”

于都河畔,红色热土。面对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都县弘扬“深入实际、一心为民”的工作传统,将“一户一策”作为精准帮扶的重要抓手,为遭遇困难的群众开出纾困良方,让老区精神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禾丰镇亭子村的刘明生一家8口人,儿子刘佐金于2025年2月检查出患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失去劳动能力,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后,个人仍需自付约17万元,他家中4个孙辈均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刘明生的退休工资约4000元以及儿媳在县城务工月收入约3000元——这是在亭子村防返贫监测研判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报出的一组数据,经参会干部综合研判,当即敲定“医疗救助+申请低保+雨露计划”的组合帮扶方案。为其家庭申请防返贫保险,申请多人低保,为其孙子、孙女申请“雨露计划”补助。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实后,有效地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

为了让帮扶措施更准更实,于都县依托部门共享数据,健全综合研判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施策,制定“一对一”帮扶规划,建立起“数据比对+现场核查+民主评议”三级研判体系,让帮扶措施“量体裁衣”般精准有效。

在银坑镇香塘村,“一户一策”研判会开得格外细致。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监测户李建国(化名)的“一户一档”:户主四级智力残疾,妻子三级听力残疾,大女儿读中职,还有两个孩子读小学,属于“缺劳力、多残、缺技术”。核实基本情况后,帮扶清单随即落地:低保提标、落实残疾补助和“雨露计划”补助、推荐参加县级烘焙培训。如今李建国本人在广东务工,妻子通过培训在圩镇卖甜品早餐,家庭月收入达9000元。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研判与帮扶,让全县监测户都拥有了个性化的“帮扶路线图”。

在于都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屏幕上,12个部门的数据正实时汇总交互。教育部门的辍学预警、医保局的大额医疗支出、车管所的车辆登记信息等,相互交叉比对,异常预警数据将第一时间推送至乡镇。在小溪乡,系统比对发现监测户卢永红的教育帮扶措施存在异常。经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核实,卢永红的子女符合教育补助政策,但未及时享受相关补贴。工作人员迅速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重新帮助他们申请到了教育补助。截至目前,该系统共收集到异常数据1338条,均已核实处置到位。

03

靶向施策发力,让安居乐业“暖一度”

于都县以产业为基、以就业为桥,用实打实的帮扶成效让群众安居又乐业。

在利村乡渭田村大棚蔬菜产业基地,棚内蔬果繁茂,20余名村民正忙碌地除草、施肥。在基地务工的监测户刘二娣说:“我已经在基地务工11个月了,月均收入1800元左右,早晚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患病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孙女,这个工作很不错。”该基地为本村村民提供常年就业岗位25个,每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村民们实现了增收、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于都县立足土壤富硒优势,实施“富硒+”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建成富硒产业示范基地186个,实现标准化富硒种植30万亩,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85个,带动1.3万余户脱贫户及监测户稳定增收。

如果说产业帮扶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就业帮扶则让更多监测户端稳了增收“饭碗”。在于都县上欧工业园的赢家时装有限公司, 34岁的监测户邓水香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在家门口上班,月工资45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她口中的这份工作,源于今年3月县里举办的“春风送岗”招聘会。

2024年于都县将150余场招聘会开到乡镇村口,通过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1511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更有4591名弱劳力在农村保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上找到了工作。岭背镇塘外村的监测户熊香发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巡查山林2小时,每月增收800元。

“既能为村里做事,又能赚点生活费,心里踏实得很。” 熊香发朴实的话语正是老区人民知恩感恩、勤劳质朴可贵品质的体现。

04

严格退出标准,让风险消除“牢一层”

“每一个监测户的退出,一定要建立在他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不能出现风险消除不稳定情况。”这是于都县副县长杨俊刚在工作调度会上常常提到的要求,在于都这片红色热土上,防返贫致贫工作承载着特殊意义。退出监测需要谨慎,为确保风险消除稳定,于都县做实两个“回头看”,帮助监测户尽快达到风险消除条件,做到应消尽消,严格把好风险消除关。

在梓山镇安和村,拟退出监测户易晓军的家庭收入台账被反复核对:2024年全家务工收入6.55万元,各项补贴1.24万元,人均收入1.298万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都没问题,超过退出标准。即使如此,村“两委”仍暂缓其退出申请,因为考虑到易晓军家有4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可能产生大额教育支出。直到2025年6月,确认其家庭教育支出在承受范围内,才正式履行退出程序。这种“收入不稳定不退出、风险可控性弱不退出”的原则,确保了退出质量。于都县2024年522户退出监测的对象中,无一例出现返贫风险。

对于退出监测的对象,帮扶干部仍会每月上门跟踪,通过“月回访+季评估”的动态跟踪机制,让全县已退出的2436户监测户都吃下了“定心丸”。

更暖心的是退出后的“扶上马送一程”。针对风险消除人员,根据他们的自身需求,送岗下乡,对有创业需求的村民,帮扶干部还会为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2024年,于都县对退出监测对象持续落实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帮扶,发放小额信贷4800万元,以帮助其发展产业,推荐就业岗位3200个,开展技能培训800人次,让他们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正如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福所说:“退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让每个脱贫家庭都能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得更稳、更实。”

从预警端口的前移,到一户一策的精准;从靶向施策的发力,到退出标准的严格,于都县把防返贫致贫的全链条防线越织越密,守护着老区群众奔向更红火的日子。

(供稿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农业农村局)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2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532文章数 159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