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
2025年第三季度,工业富联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财务答卷。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31.7亿元,同比增长42.8%,环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高达103.7亿元,同比大幅攀升62.0%,环比增幅达50.7%,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公司单季盈利的历史纪录,也远超市场普遍预期,将工业富联推向了舆论与资本关注的中心。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收6039.3亿元,同比增长38.4%;归母净利润224.9亿元,同比增长48.5%;扣非归母净利润216.6亿元,同比增长47.0%,各项核心指标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毛利率在Q3达到7.00%,环比提升0.50个百分点,净利率升至4.3%,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似乎印证了其作为“AI算力核心资产”的市场定位。
当前的业绩爆发,更像是全球AI军备竞赛催生的一场阶段性盛宴,而非企业自身技术壁垒与商业模式变革所带来的根本性跃迁。
支撑工业富联本轮高增长的核心引擎,无疑是其云计算业务,尤其是面向国际云服务商(CSP)的AI服务器产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云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65%,Q3单季同比增长更是超过75%。其中,云服务商业务在云计算板块中的收入占比已攀升至70%,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150%,Q3单季同比增长超2.1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云服务商GPU AI服务器业务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超过300%的营收增长,Q3单季环比增长逾90%,同比增长逾5倍。这一系列爆炸性数据,清晰地勾勒出其业绩增长的主路径——深度绑定以Microsoft、Google、Meta和Amazon为代表的全球八大云服务商,并受益于后者为构建大模型训练集群而进行的巨额资本开支扩张。
工业富联凭借其在系统集成、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方面的制造优势,成功切入了AI整机柜(如GB300 Rack)的供应链,并实现了规模交付。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的本质是“订单驱动型”而非“技术定义型”。公司的核心角色是高效、可靠的代工厂商,其议价能力受限于客户的技术规格和成本要求,利润空间被严格框定在制造环节的微薄利差之内。一旦AI技术路径发生变革,或客户为降低成本而调整供应链,工业富联的订单稳定性将首当其冲。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动力,成为业绩的另一大支柱。Q3该板块交换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其中800G高速交换机同比增长超27倍。这一爆发式增长同样源于AI数据中心内部海量数据交互对高带宽网络的刚性需求。工业富联依托其在传统网络设备制造领域的积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切入高速交换机领域。此外,AI智能终端新品的推出也带动了客户换机需求,使得精密机构件业务得以持续增长。这些业务的增长逻辑与服务器业务如出一辙,均是AI基础设施扩张的直接衍生成果,进一步凸显了公司整体业绩对AI资本开支周期的深度绑定。
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公司存货规模的急剧攀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工业富联的存货规模高达1646.6亿元,较年初增长794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417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存货堆积,表面上看是为满足下游强劲需求而进行的主动备货,印证了订单的饱满与需求的持续性。但更深层次的解读是,这暴露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巨大压力和潜在风险。一方面,存货的快速增加意味着大量的营运资金被占用,加剧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AI技术迭代速度极快,当前备货的GB300 Rack等产品,根据市场预测,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就面临向Rubin VR200等新平台的切换。若新旧平台切换节奏与公司备货周期错配,或将导致巨额存货减值风险。此外,根据TrendForce预测,2026年全球CSP总资本支出预计同比增长24%,看似乐观,但这一高增长建立在当前AI应用商业化落地顺利的假设之上。若AI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或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企业削减IT支出,云服务商的资本开支可能迅速降温,届时工业富联庞大的存货将瞬间从“未来收入的保证”转变为“沉重的财务负担”。
从盈利预测来看,市场普遍对工业富联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多家机构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约361亿至363亿元、650亿至680亿元、857亿至859亿元,对应2025年动态市盈率约39倍。这一估值水平,已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其作为“AI算力龙头”的高成长预期。但这种高估值的可持续性,完全依赖于AI服务器和交换机业务的持续放量。
工业富联2025年三季度的经营状况“外热内冷”。外部看,营收与利润的爆发式增长令人振奋,市场份额在AI浪潮下显著提升,市场地位看似愈发稳固。内部看,其增长模式存在三大亟待改进的深层次问题。其一,客户结构高度集中,议价能力薄弱。 公司业绩严重依赖少数几家国际云服务商,客户集中度极高。这不仅使其经营业绩极易受单一客户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极大地削弱了其在价格、付款条件等方面的谈判筹码,导致其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其二,业务模式同质化,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 工业富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而非“创造”。在AI服务器领域,其主要价值在于系统集成和量产交付,而非芯片设计、架构创新或软件定义。随着更多制造企业涌入该赛道,竞争将日趋激烈,利润率可能被进一步压缩。公司亟需从“代工巨头”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提升在液冷、高速互联、系统优化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其三,财务结构承压,抗周期能力不足。 庞大的存货规模和对资本开支周期的高度敏感,使得公司财务状况与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深度绑定。在AI热潮的顺周期中,一切向好;但一旦进入逆周期,高杠杆、高库存的模式将使其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工业富联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大的制造执行力,成功抓住了本轮AI机遇,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增长,但这份“盛宴”的成色仍需审慎评估。其当前的辉煌,更多是时代红利的馈赠,而非企业内生能力的全面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