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日前表示,红军城的陷落不仅是乌克兰的军事失败,更象征西方自由霸权思维的瓦解,米尔斯海默强调,俄乌冲突揭示了单极世界的终结与多极世界的崛起,俄罗斯挺过了西方制裁,通过重整军工体系、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反而使西方陷入孤立。
俄军在红军城实施的包围战,是俄方以现实主义击败意识形态的象征,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周前表示,开放红军城战场给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外国媒体记者采访,并非出于人道主义考察,而是一场现实主义的“剧场”,米尔斯海默认为,这是普京试图用战场图像向世界传递信息——乌军陷入包围,前线枯竭、战线不断后退,而西方再多的政治叙事和媒体叙事,都无法改变战场事实。
米尔斯海默指出,西方长期将俄乌冲突误判为“民主对抗专制”的道德战,而非地缘政治的实力竞争,西方战略家误以为宣传、制裁和舆论可以取代军事实力,但普京开放战场的举动,等于让外媒亲眼见证乌军的溃败,使西方自编的叙事神话迅速瓦解。
自2023年起,俄军放弃全面进攻,改为消耗战与稳定包围策略,以时间、火力和补给优势压垮对手,红军城战役正是这种策略的典范,俄军以耐心和纪律封锁乌军关键补给线,迫使乌军在心理与战略上双重崩溃,当普京邀请外媒进入红军城包围区时,也意味着这场战役的结果已无悬念。
![]()
乌克兰军队
目前,红军城已被俄军拿下,俄军一方面在城内清剿残余乌军,另一方面在红军城东面的卫星城季米特洛夫实施四面包围,米尔斯海默批评西方自2022年起就误判俄乌冲突,以为北约军援乌克兰能够逼退俄罗斯,完全低估了俄罗斯的战略决心与承受能力。
米尔斯海默表示,现实主义告诉人们,国家面对生存威胁时会战到最后一刻,而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战争正是如此,随着战事拖长,乌克兰的人力、弹药与防空系统日益枯竭,西方援助也因内部政治压力和选举因素不断减弱,西方社会的经济负担、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削弱了其团结挺乌的意志,原本自信的“道德联盟”开始出现裂缝。
米尔斯海默指出,西方误把霸权当作永久,把冷战后的胜利混淆为普世合法性,三十年来北约不断东扩,直逼俄罗斯核心利益,却以“自由”包装自身行动,原本用于孤立俄罗斯的战略,如今却演变成西方与非西方世界的疏远,这正是西方傲慢造成的结果,西方以为全球秩序会顺从其道德叙事,却忽视了多极化的现实。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红军城战场不仅是一场军事包围,更象征文明秩序的反转,如今暴露在世界面前的已不是俄罗斯,而是一个过度扩张、道德疲乏、战略迷失的西方集团,其自称的“自由主义秩序”,如今困在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西方误以为自身霸权是永久的,把财富当作智慧,把媒体当作真理。
米尔斯海默最后总结,每场战争终将回到权力的逻辑,当西方的信念超越实力、道德脱离现实,它就会变得脆弱和虚伪,红军城不是一场战役的终点,而是西方幻觉崩溃的起点。
![]()
俄罗斯陆军
米尔斯海默的论述说明,俄乌冲突并非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对抗,而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及乌克兰的较量,从中也能看出红军城在俄乌冲突中的重要性,俄军中部集团拿下红军城和卫星城季米特洛夫后,可以通过进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哈尔科夫,对顿涅茨克北部的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实施包围,也可以沿着M150高速公路和斯洛维扬斯克-巴赫穆特铁路线直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重镇巴甫洛格勒。
此外,红军城的陷落对乌克兰和西方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红军城及其卫星城季米特洛夫北面的罗金西克战前人口超过12万,属于坚固的筑垒阵地,但在俄军攻击面前并未坚守多久,其他防御能力更弱的城镇在俄军压力下又能坚持多久?尤其是在红军城战役之后,乌军有生力量更加捉襟见肘,处境越发陷入被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