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最新消息显示,4日,英法等30多国的代表齐聚西班牙,举行了闭门会议,讨论下一阶段对乌克兰的支持。
报道指出,此次讨论主要聚焦2个方面:财政和防务需求、法律和外交框架。
《今日俄罗斯》声称,这次会议采取了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所有参会的人都不允许带电子设备,这种罕见的防范等级暗示着会议内容可能涉及敏感军事部署。
就在会议前夕,泽连斯基通过《乌克兰真理报》释放消息,确认收到了更多“爱国者”防空系统,并对德国履行协议表示感谢。
但随后俄方就泼下冷水:这些防空系统对当前战局影响有限。
此外,美国的态度依然是变了又变。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报道,美国国防部同意援乌“战斧”巡航导弹,只等特朗普最后敲定。
奈何,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迅速给予了否定,声称“从未真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有时候得让他们打一架。”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此前特朗普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术。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善变,也让泽连斯基政府感到担忧。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亲赴红军城前线的举动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根据乌方发布的信息,泽连斯基抵达了红军城前线,不仅与士兵会面,还直接听取军官关于战线状况的报告,商讨军事装备紧急供应和后勤改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和情报负责人布达诺夫也已抵达前线,这意味着乌克兰最高军事指挥体系已全面前移。
红军城并非普通的战场。
它曾是乌克兰耗时多年修建的顿巴斯防线核心,地底隧道纵横交错,地表工事密布,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东方凡尔登”。
![]()
然而,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上任后,彻底改变了战术:不强攻、不冒进,而是以火力优势蚕食周边据点,切断补给线,将堡垒化为“囚笼”。
从巴赫穆特到北顿涅茨克,同一剧本反复上演——乌军死守城池,俄军围点打援,最终乌军精锐在消耗战中血流成河。
红军城战役的重要性从双方兵力部署可见一斑。
泽连斯基透露,俄罗斯在该方向集结了高达17万兵力,而对这座战前人口仅6.1万的城市来说,如此规模的部队几乎形成铁桶合围。
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不仅调集常规部队,还投入了特种部队和特工人员,试图通过在红军城外20公里处的多布罗皮利亚发起反攻来牵制俄军。
泽连斯基在视察期间明确表示顿巴斯地区是“乌克兰的乌东”,这一表态被解读为乌克兰不惜代价坚守阵地的信号。
此外,他还给出了一个新的说法:红军城破城之日,就是乌克兰胜利之时。
![]()
估计普京也没想到,泽连斯基会认为,“红军城会是拖垮俄罗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泽连斯基阵营近期释放的这一论调,看似是绝地反击的宣言,实则暴露了战略困境,或许也是乌军坚持不撤的原因之一。
乌军试图将红军城变成第二个巴赫穆特,用“伤敌一百自损一万”的消耗战拖住俄军。但军事数据显示,巴赫穆特战役中俄瓦格纳集团阵亡约2万人,而乌军伤亡超7万——所谓的“拖垮”更像自我安慰。
面对俄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乌军不仅反攻乏力,连基本防线都难以维持。
人手短缺成为乌克兰面临的致命难题,而美国的犹豫不决更让局势雪上加霜。尽管西班牙马德里聚集了30国代表密商援乌,但五角大楼的军需清单仍需等待特朗普批准。
事实上,西班牙的秘密会议、特朗普的“战斧”悬念、泽连斯基的前线视察,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是各方势力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重新布局。
![]()
分析指出,红军城战役的结果或将直接影响未来冲突走向。
若乌克兰能在此抵挡住俄军攻势,甚至实现有效反攻,将极大提升西方继续援助的信心;反之,若这座城市失守,不仅意味着乌军失去重要要塞,更可能导致西方援助态度的进一步动摇。
在这场重要的对决中,泽连斯基的前线现身既是提振士气的必要之举,也是向西方盟友展示决心的政治表演。
目前来看,红军城的结局似乎已进入倒计时。乌军特种部队与特工大规模增援,俄军温压弹运输车夜间疾驰前线,双方都在为最后摊牌储备筹码。
但战场之外,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
随着俄军包围圈逐渐收紧,红军城战事已进入最严峻时刻。乌克兰能否守住这道防线,不仅取决于士兵的勇气,更系于美欧的决策。
对于俄罗斯而言,美国不表态就是好事,但对于乌克兰来说,就像特朗普这样耗下去,很快就会遭不住。
也就是说,西方阵营的最终决定,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俄乌冲突是在短期内结束,还是继续演变成更长久的“消耗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