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代表温馨夜谈”点亮社区平安灯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钦州实践样本
10月31日,位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内的金鼓安置区中心,一个崭新的警务室在夜幕中亮起灯火。对于这里的居民而言,这灯光不仅意味着安全,更照亮了一条民意如何通过民主渠道,一步步从“纸面”落到“地面”的清晰轨迹。
就在五个多月前,治安管理还是这个安置区居民心头的一块石头。在今年5月金鼓安置区人大代表联络点举行的“代表温馨夜谈”活动中,社情民意联络员黄晋殿直言不讳:“安置区治安隐患较多,建议增设警务设施。” 这一呼声,当即被参与夜谈的人大代表们牢牢记住。
“代表温馨夜谈”并非简单的座谈。每次活动前,钦州市人大常委会钦州港区联络处都会提前确定主题,组织代表深入走访,旨在剥开形式、听见真声。那场夜谈,共收集到涉及交通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1条。经过现场核实与集中讨论,建立警务室被确定为群众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重点建议。
“群众的需要就是代表履职的方向。”钦南区人大代表韦小红的话道出了代表们的共识。收集民意只是起点,推动解决才是关键。夜谈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钦州港区联络处迅速行动,组织代表围绕设立警务室开展专题调研,并将正式建议提交有关部门。
接下来的日子,人大代表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安置区。他们反复勘察,为警务室寻找最科学的位置;他们与公安部门、金鼓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研讨建设规划;他们再次坐下来,倾听居民对警务室功能的具体想法。“不仅要建,更要建好”,成为代表们履职监督的明确标准。
代表的推动,激活了解决问题的“一盘棋”。公安部门将警务室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办理用电接入;党群服务中心则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在市人大常委会港区联络处的协调下,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合力。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严格监督,确保了警务室的建设不偏离民意轨道。
“从项目选址到功能设置,人大代表都全程参与,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金鼓安置区警务室负责人、大榄坪派出所所长马波感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
如今,警务室已扎根于安置区市场路口这一人流枢纽。它不仅是快速处置警情的“前沿哨”,也成了服务社区群众的“连心桥”。“现在晚上回家,看到警务室的灯光就感到特别安心。”居民李女士的感受,代表了众多住户的心声,“没想到我们在夜谈会上提的建议,这么快就实现了。”
从“夜谈桌”上的民声初啼,到警务室灯光的温暖守望,金鼓安置区警务室的建成,完整演绎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它用一束具体的灯光,映照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旺盛生机与显著优势,也预示着随着“代表温馨夜谈”等机制的持续深化,更多民声民意将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唐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