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信县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位年轻医师——贾晓萌,她用精湛的针灸技艺与真诚的服务态度,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用“针”与“心”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书写着一段段温暖的诊疗故事。
![]()
初遇:以针解颈忧,专业赢信任
2023年,刚完成规范化培训的贾晓萌医师,怀揣着对中医诊疗的热忱与严谨,正式踏上独立行医之路。不久后,刘女士因长期颈椎不适前来就诊,她向贾晓萌医师倾诉,颈肩时常发紧酸胀,伏案工作片刻便僵硬难耐,连简单的转头动作都十分费力,此前尝试多种缓解方法均收效甚微。
了解患者困扰后,贾晓萌医师结合中医辨证理论与临床经验,为刘女士制定个性化针灸治疗方案。施针过程中,她始终遵循“轻、准、柔”的操作原则:进针前耐心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操作时精准把控针刺角度与深度,最大限度减轻不适感。治疗间隙,贾晓萌医师还细致讲解颈椎劳损的发病原因,手把手教刘女士日常护颈锻炼技巧,并逐一解答她对治疗周期、预期效果的疑问。
首次治疗结束后,刘女士惊喜地说:“以前也做过针灸,这次居然没什么痛感,贾医生还把注意事项讲得特别清楚,我心里踏实多了!”此后,刘女士的颈椎调理便“认准”了贾晓萌医师。随着复诊次数增加,她的颈肩不适症状逐渐缓解,不仅能轻松伏案工作,日常活动也恢复自如。这场初遇,让贾晓萌医师更加坚定:中医诊疗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用真心陪伴患者战胜病痛的过程。
再续:针艾结合治顽疾,自费购药护健康
今年7月,一则特殊的求助消息让贾晓萌医师格外牵挂——曾因颈椎问题就诊的刘女士,再次主动联系,此次却带着脑梗后的康复诉求。彼时,刘女士脑梗已三月有余,左下肢乏力症状明显,每日清晨醒来,双手还会出现僵硬发麻的情况,需稍作活动才能缓解;更让她困扰的是,四肢常年冰凉,即便天气转暖也格外怕冷。
电话中,刘女士语气恳切又带着期盼:“贾医生,您的针灸技术我信得过,我现在这个情况,针灸还能治好吗?”从言语间,贾晓萌医师感受到患者对康复的迫切渴望,更知晓刘女士对自身健康要求极高,一心想恢复到病前行动自如的状态。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贾晓萌医师不敢有丝毫怠慢。
7月15日起,贾晓萌医师结合刘女士的病情与体质,为其制定“针刺+艾柱灸”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疏通经络、温通气血,逐步改善肢体功能。治疗数日后,刘女士反馈症状有所减轻,但贾晓萌医师并未停下优化方案的脚步——结合她“四肢寒凉、畏寒”的体质特点,判断需进一步加强温阳散寒功效,遂决定将艾柱灸调整为隔物灸,并亲自调配艾灸专用药粉。
调配药粉时,贾晓萌医师发现配方中两味关键中药材本院暂缺。为不耽误患者治疗进度,她当即自掏腰包购置,并利用休息时间在诊室细细研磨,确保药粉质地均匀细腻,以充分发挥药效。7月25日复诊时,刘女士一见到贾晓萌医师便笑着分享:“加上您配的药粉后,明显感觉腿更有劲了,早上起来手也没那么僵了!”
8月6日,贾晓萌医师突然收到刘女士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刘女士步伐轻快,疾步向前行走,状态与病前别无二致。视频中,刘女士和家人激动的声音传来:“现在走路和以前一样了!太感谢贾医生了!”看着患者难掩欣喜的模样,贾晓萌医师心中满是触动。
对阳信县中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而言,患者的康复从不是一句简单的“谢谢”,而是像这样带着生命力的反馈——它是对医者所有付出最珍贵的认可,更是激励全体医护人员深耕中医诊疗、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大动力。未来,阳信县中医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贾晓萌医师为代表的医护团队,将用更精湛的医术与更暖心的服务,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与希望。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程丽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