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10月26日下午的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的甲板上接连上演惊魂时刻。两点四十五分,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刚升空就一头扎进海里,短短三十分钟后,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重蹈覆辙,同样失控坠海。两起A级事故让这艘服役满五十年的老航母颜面扫地,超过一亿美元的装备直接报废,人员虽全部获救,但美军在战略敏感水域的狼狈模样已被彻底定格。更值得玩味的是,事故发生后部分美媒急着甩锅中国,炒作“电子干扰”论,结果被美国海军火速辟谣,直言事故为“独立事件”,这种急于撇清的姿态,恰恰暴露了美军如今在南海的底气不足。
美军之所以急于挽回颜面,根源在于这两起事故绝非偶然。美国政府问责署早有警告,海军舰载机系统老化严重,维护能力跟不上节奏,2025财年已报告12起A级飞行事故,创下三年来新高。F/A-18系列战机大批服役超二十五年,不少已逼近材料疲劳极限,美军不得不靠“拆机维保”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维持战力。“尼米兹”号本应在2025年底退役,却因中东局势被迫延役半年,这次南海之行堪称“谢幕之旅”,没想到以接连坠机惨淡收场。装备老化、维护缺失、部署过度,多重问题叠加下,美军所谓的“海上优势”早已出现裂痕。
![]()
为了给盟友打气、给自己挽尊,美国印太司令部火速抛出新计划,宣称要在菲律宾部署“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目标直指黄岩岛方向。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肌肉秀”。“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确实亮眼,但那是陆地作战环境,放到南海大洋之上,其射程和精度在中方成熟的海空反制体系面前根本不够看。更关键的是,“海马斯”无法独立部署,必须依赖菲律宾提供地面平台,这意味着美军的打击能力被死死束缚在盟友的配合度上,所谓的“威慑”从一开始就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依赖他人的部署模式,与美军宣扬的“全球快速打击”理念简直背道而驰。
就在美军忙着摆花架子的时候,中国的应对已经落地见效。10月31日,中国海警局正式官宣,海警编队已进入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事实上,从10月中旬开始,中方海警就已在黄岩岛一线加强部署,喊话警告、拦阻驱离、航迹监控一套组合拳下来,形成了成熟的执法闭环。这种“低调但精准”的打法,恰恰击中了美军和菲律宾的软肋——中方的行动有充分的法理依据,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相关执法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美军和菲律宾想挑刺都找不到借口。
![]()
中方的底气,来自于多年构建的体系化管控能力。如今的南海,雷达、水下滑翔机、遥感卫星织成的监控网络24小时运转,永暑岛、美济岛等岛礁早已建成配套完善的战略支点,海警和海军力量形成无缝衔接的联动机制。相比之下,美军的行动更像是临时抱佛脚的应急表演,航母老化、战机坠海、装备部署受限,种种问题暴露无遗。更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此前在东盟峰会上大谈“中国威胁”,鼓动东盟国家联合对华,结果自己的航母先在南海掉了链子,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的真实面目。
菲律宾在美军的拱火下不断挑衅,拉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搞联合巡航,甚至把活动范围搬到黄岩岛附近,自以为有了靠山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如今的中方既有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更有与之匹配的硬实力。南部战区多次组织海空兵力严密跟监,海警常态化执法巡查,这些行动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在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反观美国,一边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在南海耀武扬威,一边不断制造地区紧张局势,其“印太战略”的本质就是制造分裂、遏制中国,这一点早已被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
![]()
南海不是域外国家的“澡盆”,更不是某些国家挑衅滋事的舞台。美军想靠部署“海马斯”找回面子,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菲律宾想依附美国迫使中国让步,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中方如今的打法早已改变,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布局,以常态化执法、体系化管控掌握局势主动权。南部战区的火速行动、海警的常态化巡查,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试图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在这场南海博弈中,谁是真正的稳定维护者,谁是搅局破坏者,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