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渐起的北风和飘落的树叶,我们即将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古人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意味着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立冬时节,我们该如何顺应自然,科学养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
一、 立冬养生,首在一个“藏”字
立冬后,自然界表现为“阳藏阴盛”,我们的养生核心也应从秋天的“收”转为冬天的“藏”。具体来说,要做到三藏:
藏“身”:保暖避寒是首要
重点部位: 头、颈、背、膝、足是关键。尤其“寒从脚下生”,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温暖身体,更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讲究“慢”: 起床慢一点,行动缓一点,让身体有适应过程,避免因骤然活动引发心脑血管问题。
藏“阳”:早睡晚起待日光
建议遵循《黄帝内经》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避免损耗阳气。早晨不必急于起床,等太阳出来后再开始活动,避开清晨的凛冽寒气。
藏“神”:心情恬淡静为君
冬季万物凋零,人容易情绪低落。此时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精神安宁、畅达。可以多晒太阳,听听舒缓音乐,或进行室内休闲活动,避免大喜大悲,扰动体内闭藏的阳气。
二、 立冬进补,重在“因人而异”
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习俗,但“补”不是简单地大吃大喝,而要讲究科学。
1. 温补为主,增苦少咸
多吃温性食物: 适量食用羊肉、牛肉、鸡肉、韭菜、桂圆等,以补充热量,抵御寒冷。
补充“根”菜: 红薯、土豆、萝卜等根茎类蔬菜富含无机盐,能有效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增苦少咸: 冬季肾经旺盛,咸味食物吃多会使肾气更旺,从而伤心气。可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芹菜、莴笋等,以助养心阳。
2. 清补为辅,滋阴润燥
冬季气候干燥,加上暖气开放,室内更干。在温补的同时,别忘了搭配银耳、百合、梨、豆浆等滋阴润肺的食物,防止“上火”。
3. 进补前,请先“引补”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立冬进补前最好有个“引补”阶段。可以先喝些生姜大枣汤、山药粥等温和的汤粥来调理脾胃,为后续的进补打好基础,避免“虚不受补”。
三、 立冬运动,宜“静”不宜“泄”
冬季运动同样要顺应“藏”的原则。
时间宜晚: 最好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开寒冷的早晚。
项目宜缓: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瑜伽等温和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尚未大汗淋漓为度。切记不要追求大汗淋漓,否则会导致阳气随汗液外泄,违背冬季养藏之道。
立冬,是休养生息的开始,也是为生命积蓄能量的时节。希望这份养生指南能助您顺应天时,科学“藏”与“补”,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