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宗馥莉回归娃哈哈”的词条冲上百度热搜榜第一名,那场面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整个快消行业都在紧盯着,想知道这位只主持娃哈哈不到一年就辞职的“企二代”,怎么就能在短短四十多天后,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身份再度亮相?
要说,她之前交出个 2024 年大约 700 亿元的销售成绩单,这在娃哈哈近几年的表现里算是非常亮眼的一笔,可偏偏这些业绩并没能把人事动荡、商标事件啥的负面风波都盖过去。这场看似“回归”的背后,实际上到底隐藏着些什么争斗与妥协呢?
![]()
时间回到宗庆后去世之后,宗馥莉正式接手了娃哈哈集团。这位留学归来的继任者,带着西方的管理理念,一上任就开始在人事调整、产能扩展还有渠道布局上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那会儿,大家对她充满了期待,毕竟在快消行业整体遇到压力的情况下,能做到700亿元的销售规模,可真算得上是展现出了她的商业本事。
可是,改革带来的阵痛很快就露出了端倪,人在调整时,老员工和新领导之间的矛盾慢慢变得激烈起来,一些关键岗位的变动还引发了内部的不稳。
![]()
虽然产能优化想要把效率提上去,可结果却让一些区域的工厂生产安排乱了套,还出现了短暂的停工情况。
渠道的改动实在触动了经销商的利益,合作多年的一些经销商对新模式心存疑惧,市场信心一度受到打击。这些不良的声音像阴影一样,总是在700亿的业绩光环下徘徊不散。
冲突的集中爆发,实际上在今年2月,宗馥莉牵头的一次商标转让计划就已经引发了不少纷争。
![]()
她打算把387个娃哈哈系列的商标,从娃哈哈集团转到自己持有51%股权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这个举动很快被国资股东察觉并及时制止。
要知道,自娃哈哈起步以来,这些系列商标一直是集团的核心资产。根据品牌评估机构 GYBrand 的核算,2024 年其品牌价值已经涨到了 911.87 亿元。这样重要的资产一有变动,显然会让所有股东都格外关注。
九月份的时候,娃哈哈集团不得不站出来声明:根据公司目前的股权安排,‘娃哈哈’系列商标的使用得经过所有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都没有权限使用。
![]()
这回,涉及的所有股东,比如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集团、宗馥莉和娃哈哈职工持股会,三方的利益平衡完全被打乱,商标的事也成了宗馥莉接下来一连串动作的导火索。
正当商标转让遇到困难的时节,九月传出了宗馥莉打算辞职的消息,紧接着又有说法称她准备用“娃小宗”这个品牌另起炉灶,开启新局。
网络上很快就传出了“娃小宗”凝香乌龙茶的实物照片,为了推动这个新品牌,宗馥莉的团队也开始全方位布局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
她不仅在45个品类上都申请了商标注册,还另外注册了“娃小哈”“宗小哈”等多个防御性商标,甚至在10月11日把“娃小宗”官方微博账号认证了,认证的主体正是宏胜饮料集团。
到这个时候,这个账号已经累积了1.8万粉丝,各种操作也都是在为新品牌的推出做准备。
更令人瞩目的是,宗馥莉为“娃小宗”设定了到2026年实现300亿元的销售目标,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24年娃哈哈集团销售额的四成,显示出她雄心勃勃的野心。
![]()
不过,快消品行业的新品牌崛起可没那么顺利,“娃小宗”很快就遇上了市场的不买账。
经销商这边的问题最直观,娃哈哈以前的高管、现在宗师傅饮料的总裁赵方宸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宏胜系向经销商收保证金的压力变大了不少,很多省份的完成率连两成都不到。
对于经销商来说,一旦交了保证金,最后只拿得到“娃小宗”的货,意味着他们在开拓市场、搭建渠道、做推广上得耗费不少心血。而这个新品牌没有多少市场基础,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不确定,这种变数让经销商都打了退堂鼓。
![]()
而且,宗馥莉在十月中旬正式辞去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董事以及法定代表人等岗位,一出来消息,整个行业都炸了锅,大家都在猜娃哈哈接下来会怎么走,也有人在琢磨,宗馥莉和娃哈哈的缘分是不是就到这儿了。
当外界觉得“娃小宗”会成为宗馥莉离开娃哈哈后的新开始时,没想到局面突然来了个反转,经过40多天的闹腾,宗馥莉又重新回到了娃哈哈集团,而“娃小宗”很可能就变成了被搁置的“弃子”。
据多家权威媒体披露,宗馥莉这次是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身份重新加入,虽然娃哈哈集团目前还没对外宣布相关消息,但从这个变化的背后,不难猜到其中的原因。
![]()
从股权的布局来看的话,宗馥莉虽然之前退出了公司管理和决策的舞台,但她依然是娃哈哈集团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29.40%,因此还拥有公司的财产权利和其他相关权益。
更让人注意的是,界面新闻报道指出,现在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里,唯一的股东就宗馥莉一个人,持股比例达到了24.60%。
要是这消息是真的,加上她本人持有的股份,宗馥莉一共握有公司54%的股权,这就说明她在股权方面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
在人事安排方面,宗馥莉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宏胜饮料集团前法务部长许思敏被任命为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这个决定无疑为娃哈哈的人事布局添上了重要的一环。
另外,宏胜饮料集团一直在为娃哈哈集团的一部分产品提供代工和销售服务,两家公司在业务上的合作非常紧密。这种紧密联系不仅让宏胜成为娃哈哈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宗馥莉可以通过宏胜间接操控娃哈哈的业务方向。
各种迹象都显示,虽然宗馥莉辞了职,但实际上她从未完全放下对娃哈哈的掌控,这次重新归来,更多像是她对集团话语权的再一次强化。
![]()
大家关注的那个商标问题,也随着宗馥莉的回归出现了转机。
10 月 23 日晚上,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已通知经销商,明确表示在 2026 年还会继续用“娃哈哈”这个品牌,这个消息后来也得到了山东娃哈哈的经销商确认。
这个变化,意味着之前因为商标转让引发的争端差不多都解决了,娃哈哈集团内部各种人经过超过40天的反复谈判,终于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
![]()
毕竟,“娃哈哈”这个品牌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早已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国民品牌的地位,市场影响力远胜于新出现的“娃小宗”。对宏胜系来说,继续沿用“娃哈哈”这个牌子,不仅能最大程度规避市场上的风险,还能打消经销商们的担忧。
对娃哈哈集团来说,允许宏胜系延续使用品牌,不仅可以借助他们的产能和渠道资源,保障集团业务的平稳运行,还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妥协,无疑是各方都觉得满意的最佳方案。
商标事件尘埃落定后,娃哈哈集团也在为未来布局,计划在11月举办2026年度全国经销商大会,准备好好推动接下来的发展。
![]()
对于快消品企业来说,举办经销商大会可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既能凝聚渠道的信心,又能明确下一年的战略方向。娃哈哈此次选择在这个时候搞大会,明显是在向市场发出一个稳定的信号,想要修补之前一些变动带来的经销商关系上的裂痕。
不过有个核心问题还悬着:谁能站出来真正掌控娃哈哈集团?现阶段来看,宗馥莉再度担任董事长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大。
一边说,她之前可是兼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还经营着自己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这样一来,双重身份就成了同行业里的竞争矛盾。
![]()
她之前辞职,多少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要是再次当上董事长,同业竞争再次出来,到时可就不符合那些规则啦。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这一年多,推行的制度化、数字化和标准化管理虽然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也让人觉得她在管理上更偏向这些具体的方法了。
不过,那种太过死板的管理方式缺乏缓冲空间,不仅让老员工觉得不舒服,也让关注稳定的国有资本股东担心不已。
![]()
要知道,宗庆后在世时,靠着温和的策略在各方面利益中游刃有余,不仅能灵活应对外部市场的竞争,还能内部凝聚人心,这种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为娃哈哈打下了稳稳的基础。
宗馥莉的管理方式和国资背景的股东们强调的“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平稳发展”的目标,不太对路,挺有差别的。而且,现在快消品市场的战局变得越发激烈,竞争压力也更大了。
华润饮料靠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不断扩大规模,农夫山泉在瓶装水和饮料两个领域齐头并进,牢牢占据市场的领导位置,而新兴的元气森林凭借创新的产品理念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迅速崭露头角。这些对手在价格战上拼得你死我活,同时也保持着快速更新产品的节奏。
![]()
对于娃哈哈来说,现如今已经不能再轻易折腾了,得靠稳扎稳打的经营策略来实现稳步发展。这也意味着,未来接手娃哈哈的人,得具备平衡各方利益、稳住渠道信心、应付市场竞争的全方位能力。
宗馥莉的“辞职又返回”,乍看像是段跌宕起伏的戏码,但其实正是娃哈哈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阵痛时期。
700亿的业绩彰显了她的商务水平,然而一连串的负面争议也揭示了她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
现在,关于商标的风波算是告一段落了,经销商大会也快要开了,娃哈哈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上。
不管以后谁来正式掌舵,基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国民品牌,得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同时,找到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路子。而宗馥莉和娃哈哈的故事,显然还远远没有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