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荆州、张



![]()

![]()
他们的生活总是在路上
一份自带却无处加热的午饭
一场无处躲避的急雨
都曾是奔忙中最真实的无奈
但如今
一个叫做“荆江驿站”的地方
成了他们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
让我们透过外卖小哥张志豪的讲述
看看一个150平方米的驿站
如何承载起成千上万次奔跑后的温暖停靠
如何让“被看见”的渴望落地生根
以驿站为家 为城市奔跑
我是张志豪,一名饿了么外卖骑手。每天清晨城市未醒,我已骑着电动车穿梭街巷;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时,仍奔波在路上,只为准时送达每份热乎餐食。今天能作为骑手代表发言,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于我们这群“城市穿梭者”终于被看见、被重视;忐忑于怕自己笨拙的语言,道不尽这份关怀的温暖。
![]()
干外卖这些年,风雨兼程是常态。夏天烈日炙烤路面,汗水浸透衣衫贴在身上,连呼吸都带着热气;冬天寒风像刀子刮脸,手冻得僵硬,仍要攥紧车把不敢耽搁。更无奈的是:自带饭菜时,无处加热;雨雪天气时,无处歇脚;手机断电时,无处充电;顾客差评时,无人知道我们的苦;想喝口热水、吃口热饭还没落脚地;带娃的伙伴更要在工作与育儿间艰难平衡。我们像城市“漂泊者”,看似与城市紧密相连,却找不到安心停靠的“港湾”。
直到安心桥社区荆江驿站出现,北京西路506号那150平方米的空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第一次进门,我就被满眼温暖打动:免费充电设备整齐摆放,再也不用愁手机没电;微波炉随时能用,热口饭菜暖胃又暖心;烘干机、空调、雨伞、饮用水一应俱全,寒暑风雨都能在这找到舒适。尤其驿站专门设了母婴室,为带娃伙伴解了后顾之忧,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
更惊喜的是“骑手服务窗口”。以前办事要跑多个地方,浪费时间还耽误工作,现在在这里就能“一窗通办”。这个小窗口不仅服务我们228名骑手,还辐射周边数千家企业店铺,打造出“10分钟服务圈”。加上社区整合的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暖心的“骑士友好餐厅”,真正实现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
荆江驿站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微心愿”项目精准解决子女托管难题,让我们能安心工作;“安心课堂”从交通安全到职业技能,每节课都干货满满,帮我们从“体力型”劳动者向专业方向发展。更让我们自豪的是,在这里我们不只是服务接受者,更是社区共建者。我和20多位伙伴加入“骑小安”志愿服务队,累计参与60多次基层治理——跟着社区巡逻维护秩序、参与环境整治、帮居民解难,从“旁观者”变成社区“主人翁”,找到了新的自我价值。
我深知,驿站的建成运营离不开政府、社区、企业等各界的努力。从选址规划、物资配备到日常维护,每环节都凝聚着心血:领导多次调研优化布局,社区工作人员打理细节,社会各界捐赠支持。这份沉甸甸的关怀,我们每位骑手都铭记在心。
如今,荆江驿站像一座温暖的桥,连接起我们与社区、城市。它让我们从“漂泊者”变成“主人翁”,从“服务对象”成长为“治理力量”,我们也是这座城市很重要的一份子!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这样的驿站能更多些,覆盖订单密集区和偏远区域,让更多伙伴受益;也盼着驿站能完善功能,比如加些简易体检设备、开健康讲座,再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帮我们更懂这座城。
作为骑手,我们会把温暖化为动力:工作中更守时礼貌,用优质服务回馈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维护驿站环境;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做城市文明的“流动宣传员”。
未来,我们会继续穿梭街巷,用速度传递温暖,用服务传递真情,和大家一起共建更有温度的美好城市!
戳图↓下载江汉风客户端
不错过每一条精彩新闻
来源:荆州党旗红
记者:蔡静文
责编:王璇 /编审: 王媛 /监制:江敏
出品: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了解荆州大小事
关注荆头条视频
请点转发扩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