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愚
欧美国家的政策常因政府换届摇摆,多党制下选举周期短、政党理念差异显著的制度性特点,往往导致“人走政息”。
如今在法国,这一问题体现得尤为直接。2024年国民议会选举后,法国陷入“悬浮议会”窘境,政坛动荡加剧;叠加2027年总统选举日益临近,未来电力政策乃至双碳战略究竟何去何从,成为亟待厘清的关键议题。
核电是法国电力的压舱石。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核电发展史,基于法国能源和电力供需现状、当前政治环境,分析2027法国大选后的核电政策走向,笔者认为:法国将维持2022年重振核电的政策。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法国近年来用电逐年下降的趋势,倒逼法国新建气电。
2025年是我国“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年,埋头干活前,要抬头看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有的国家放弃或降低双碳政策强度,有的国家在积极参与AI军备竞赛。客观全面地认识全球能源转型现状,是我国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基础。
1
核电对法国的重要性
法国本土不产煤炭,2023年石油产量79万吨标油、天然气产量0.17亿标方,化石能源自给率可忽略不计。2023年法国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占比高达64.5%,同期欧洲为19.3%。
2023年,法国的能源消费量是3.2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占比46.9%,核电占比39.3%,其余为本土生产的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近100%的对外依存度让法国的化石能源价格易受国际油气价格波动影响。法国本土的铀矿已关闭,完全依赖进口铀矿,但核电价格受国际铀矿价格影响相对较小:一则核电成本中,固定投资占比高,核燃料价格占比较低,以我国核电为例,核燃料成本约为0.05元/kWh(三代核电上网标杆电价0.43元/kWh);二则法国国有核燃料巨头欧安诺公司,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尼日尔、纳米比亚、蒙古等国掌控着丰富的铀矿资源,资源量在全球铀矿商中排名第四,即便近期尼日尔军政府对欧安诺在尼日尔的铀矿股权实施国有化,欧安诺公司损失了篮子里的一枚鸡蛋,并非致命伤。
2023年,法国核电以40.9%的装机占比,生产了64.5%的电量,提供了约60.7%的可用容量(按冬峰估算顶峰能力)。核电是法国电力的压舱石,对保证电力供应、平抑电价至关重要。
表1 2023年法国发电装机及发电量
![]()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
注:按冬峰估算,受阻系数估算值为,水电枯水期40%受阻,假设火电、核电因供暖10%受阻,风电95%受阻,光伏100%受阻。生物质、垃圾、地热、潮汐能等其他电源体量小,为简化计算,忽略不计。
2
法国核电政策回顾
表2 法国核电机组开工年代
![]()
(一)核能时代的开启
二战末期,戴高乐将军组建法国临时政府,1945年,法国国家原子能委员会(CEA)成立,开启了法国的核能时代。1958年底,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1959年1月,戴高乐将军(右翼新共和联盟)出任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直至1969年4月辞职。
第四共和国期间(1946年到1958年),法国开工3台核电机组,装机合计14.9万千瓦,其中,首台机组于1959年投产,目前均已退役。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任期内(1959.1—1969.4),8台核电站开工建设,装机合计244万千瓦,目前均已退役。此外,1960年2月法国首枚原子弹爆炸,1968年8月首枚氢弹爆炸,法国成为拥核国家。
(二)第一次石油危机催生梅斯梅尔计划
蓬皮杜总统(1969.6—1974.4)和戴高乐将军来自同一个党派(右翼,后更名为共和民主联盟)。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为了改变化石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1974年3月,时任法国总理梅斯梅尔(和总统同一政党)提出了庞大的核能发展计划:到1985年建造80台核反应堆,到2000年建造170台核反应堆,最终实现法国电力全部由核电提供。
蓬皮杜总统任期内,法国开工建设4台核电机组(装机358万千瓦),目前2台机组在运、2台机组已退役(Fessenheim核电站,奥朗德总统拟要求该电站退役,马克龙总统首个任期退役)。
(三)左右翼均支持核电时期
在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和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的大环境下,三里岛事故(1972年)和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均未能动摇法国发展核电的决心。
虽然党派不同,德斯坦总统(右翼共和独立党,1974.5—1981.5)依然继续贯彻梅斯梅尔计划,任内开工建设44台核电机组(装机4557万千瓦),目前仅1台机组(超凤凰快堆,120万千瓦)退役,其余均在运,是法国在运核电的主力军。
因核电机组负荷因子下降,密特朗总统(左翼社会党,1981.5—1995.5)收缩核电站建设规模并积极出口核电,任期内开工建设11台核电机组(装机1518万千瓦),目前均在运。
希拉克总统(右翼保卫共和联盟,1995.5—2007.5)任期内无核电机组开工,启动了Flamanville-3核电机组(装机163万千瓦)的前期工作。
(四)萨科齐顶住福岛事故的压力
2007年5月,萨科齐(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当选总统;12月,Flamanville-3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2009年12月,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更名为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欧洲掀起反核浪潮,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宣布弃核。2011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2012年3月(福岛核事故一周年)等时点,法国反核组织发起大规模抗议游行。
萨科齐总统多次重申对法国核电的安全有信心;批评德国完全退出核能将给欧盟的减排计划带来新的压力。2011年6月,萨科齐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以发展包括第四代反应堆研究在内的未来核电项目。
(五)奥朗德支持可再生能源、拟削减核电
2011年11月,奥朗德(左翼社会党)与绿党达成协议,以抑制核电发展换取绿党支持其竞选总统。
2012年总统大选,萨科齐(挺核)和奥朗德(抑核)进入第二轮投票,奥朗德利用部分公众的恐核情绪争取更多选票。
2012年5月,奥朗德当选总统,上任即宣布:计划将Fessenheim核电站的退役时间,由2017年提前到2016年底前。
2014年,奥朗德决定将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由当时的75%降至2025年的50%。
2015年,法国颁布《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案》(EnergyTransitionforGreenGrowthAct),再次强调,2025年,核电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下降到50%,核电装机容量上限为6320万千瓦(保持现有装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奥朗德总统的抑核政策高举轻放,提出Fessenheim核电站两台机组提前一年退役,仅具象征意义;实际上,这两台机组延寿到2020年(马克龙总统首个任期内)才退役。
(六)马克龙对核电先抑后扬
2014年,马克龙出任奥朗德政府的经济部长。2016年,马克龙创立“前进运动”、退出社会党和政府,参加2017年的总统选举。2017年5月,马克龙当选总统,“前进运动”更名为共和国前进党。前进党自我定位于中间派、非左非右。
马克龙对待能源的态度与奥朗德政府基本一致:计划从严重依赖核能向能源多元化转型,主张向绿色能源转型;2025年将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75%削减至50%,关闭Fessenheim核电站两台机组;任期内(2022年5月前)关闭法国所有燃煤电站,停止发放化石能源勘探许可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电动汽车。
2018年11月,马克龙宣布,2035年前法国将关闭14台核反应堆(含Fessenheim核电站两台机组)。
2019年11月,法国颁布《能源气候法》,核电发电量占比下降到50%的时间点,由2025年延后至2035年。
2021年下半年开始,欧洲遭遇能源危机。2021年底,法国多个核电站发现管道腐蚀,批量停堆检查,影响核电发电量。法国化石能源与电力价格上涨,给居民生活与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2022年2月10日,在首个总统任期结束前三个月,马克龙宣布大规模重振核电的计划: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将在运核电厂的寿期延长至50年以上;计划首批开工建设6台EPR-2机组,预计首堆于2027—2028年开工建设,2035—2042年投入使用,同时启动第二批8台机组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50年前,合计建成约2500万千瓦核电。
2022年5月,马克龙连任总统;6月,前进党更名为复兴党。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和欧洲能源危机,马克龙计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022年7月,在法国等国的努力下,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EUTaxonomy)的补充授权法案(ComplementaryDelegatedAct),将满足特定条件的核电和天然气项目列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EUtaxonomyforsustainableactivities)。分类法案的提出,标志着法国和欧盟在核电的定义上达成妥协,为法国重振核电提供了制度性认可和宽松的融资环境。
2023年6月,法国颁布《加速核能发展法案》,放弃“核电发电量占比削减至50%的目标,并简化行政手续以加快新增核电机组的建设速度。
(七)重振核电计划的影响
截至2024年底,法国在运反应堆57台,装机合计6303万千瓦,均为压水堆,投产时序如下表所示;无在建机组。
表3 法国在运核电机组替代项目建设时序
![]()
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因部分机组首次并网和商运间隔时间较长(6台机组间隔超过2年),本文分析运行时长时,采用首次并网时点为起始年份。
马克龙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将在运核电厂的寿期延长至50年以上。20世纪建设的二代核电机组,运行寿期为40年,目前欧美已有部分机组寿期延长至50~60年,美国、瑞典的部分机组正在申请延寿至80年,俄罗斯Rosatom表示,借助新型材料和新焊接工艺,核电机组有望延寿至100年。
法国首批6台核电新机组,计划在Penly、Gravelines、Bugey等在运核电站扩建,预计于2027—2028年开工建设。在运核电厂址扩建,所需的前期工作量小于开发全新的厂址。
法国最后并网的10台核电机组的建设工期如下表所示,其中5台机组工期8~9年,5台机组的工期超过10年。按10年工期预估,新开工的首批6个机组,将于2037年后陆续投产。
表4 法国最近10台核电机组的建设进度
![]()
法国是电力出口国(2022年,因核电机组大规模停堆检修,导致核电发电量暴跌,进口部分电力)。在存量核电可延寿至60年、80年甚至100年的基础上,法国拟新建核电机组意在巩固其电力出口国地位。待新核电机组投产,将提高法国电力出口量。
![]()
![]()
图1 法国发、用电量,亿千瓦时
发电量:欧盟委员会,用电量:国际能源署
3
2027年总统大选后法国的核电政策
(一)法国的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采用半总统半议会制,平衡总统和国民议会的权力。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议员来自577个选区,由本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均采用多数两轮投票制。
总统作为三军统帅和国家元首,可以提名总理人选,但总理的任命需要获得国民议会的多数信任支持,因此,总理实际上是对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投票罢免政府。当总统和总理出自同一政党,总统被授予“帝王般的权力”;如果不属于同一个政党,总统的权力将受到掣肘、大打折扣,届时总统侧重于国防、安全、外交等宏观政策领域,来自反对党的总理,可能执行反对党主张的内政、经济政策。
(二)从两极格局到三足鼎立
从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到2017年5月奥朗德总统卸任,法国一直是右翼(戴高乐系政党)和左翼(社会党)交替主政,偶有左右共治(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政党)。
2017年5月,传统左右翼大党未能进入总统选举的第二轮,两极格局衰微。马克龙(中间派前进运动)和勒庞(极右翼国民阵线)进入第二轮竞选,马克龙胜选,前进运动更名为前进党,并在国民议会获得多数席位。法国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2022年5月,马克龙连任总统,但执政党(前进党更名为复兴党)未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2024年6月,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极右翼国民联盟得票率最高;7月,国民议会的第二轮投票,中间派“在一起”联盟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组建共和阵线,撤回部分选区首轮得票率排名第三的候选人,引导选民支持非国民联盟候选人,宁可牺牲本党的部分潜在议员席位,也要降低极右翼席位。结果,左翼“新人民阵线”爆冷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团,中间派“在一起”位列第二,极右翼国民联盟、传统右翼共和党分列第三、第四。左中右翼三足鼎立,形成 “悬浮议会”——没有一个党(团)能够获得绝对多数(289个)议员席位,无论哪一派都无法单独执政,要和其他派别联合组阁,而各党派观点差异巨大。
表5 2024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结果
![]()
法国政坛面临史无前例的联合组阁和执政困境:马克龙的第一任总统任期,先后任命了两位总理;第二任任期,到目前为止,已任命五位、六任总理,其中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的第一个任期,在任仅27天,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总理。
表6 马克龙任命的历任总理
![]()
(三)主要党派的能源观点
2024年的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间派(执政党复兴党)、右翼共和党、极右翼国民阵线均支持核电发展,三个党(团)合计有64.8%的议席;左翼联盟(31.5%的议席)内部对核电的观点不一致;另有少数党派的议席未统计。
表7 主要党派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观点
![]()
极右翼国民联盟支持核电,反对风电光伏,和特朗普(美国右翼共和党)相似。
传统右翼共和党,属于戴高乐系政党,支持核电,主张大幅放缓甚至暂停风光扩张,将资金与政策重心重新转向核能。
中间派复兴党(党首马克龙总统)计划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两条腿走路;气电作为过渡能源,不再投资。
左翼四党(社会党、绿党、共产党和不屈法国)被迫组成“新人民阵线”联盟参加国民议会选举,内部仅对反对极右翼和马克龙达成共识,在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党派利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左翼四党对核电的态度不同,不屈法国和绿党主张尽快关停核电,共产党和社会党支持存量核电继续运行。
(四)重振核电将是近期主旋律
马克龙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2022.5—2027.5),复兴党执政且国民议会64.8%的议席支持核电,法国将维持重振核电的政策路线。
在了解了法国复杂的政治制度和各党派能源主张后,我们不难发现。202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对未来双碳路径至关重要。
如果支持核电的极右翼国民阵线或中间派复兴党胜选,法国将继续坚持重振核电的政策路线。
如果是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胜选总统,鉴于下述原因,其遏制核电的理念很难落实:1.左翼四党内部对核电的意见不一致;2.因左翼联盟未取得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总理对国民议会负责,将执行反对党的能源政策——复兴党、共和党、国民阵线均支持核电;3.即便总理动用宪法第49.3条,绕过国民议会投票,强行通过抑核法案,反对阵营可在24小时内提出不信任动议,若动议通过,政府解散、法案撤销。
综上,2027年法国大选后,法国将大概率延续重振核电的政策。
4
气电——法国参与全球AI军备竞赛的必选项
(一)人工智能需要增量支撑性电源
近期,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全球军备竞赛,带动数据中心用电量暴涨,打破了美国、欧洲近年用电量持平甚至略有下降的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24年美国、欧洲的用电需求分别增长2.2%、1.9%,预计2025—2027年美、欧的用电需求将维持该增速。
数据中心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高,数据中心的增量用电,需要配套增量支撑性电源——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火电、核电,以提供增量的电力和电量;按现有技术水平,风电、光伏配合仅具备日内调节能力的储能,只能提供电量,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力。
(二)气电是短期增量支撑性电源的唯一解
分析法国可能的增量支撑性电源:核电建设周期长,根据马克龙2022年重振核电的计划,和法国核电的建设速度,预计新机组将于2037年后陆续投产,远水难解近渴;水电装机容量多年来持平,推测水电资源已开发殆尽;存量火电设备利用率低,假设火电利用小时由2023年的约1865小时(装机2096万千瓦、发电量391亿千瓦时)提高到5000小时,可增发电量约657亿千瓦时,一则不足以弥补老旧核电可能出现的缺口(2022年,因大规模停堆检修,核电发电量环比减少846亿千瓦时);二则只能提供增量电量,无法提供增量电力。
要在短期内提供增量的电力和电量,法国仅有一个选择:新建火电机组,按我国的速度,新建火电耗时两年半至三年,其中,前期工作一年,建设工期一年半到两年。在欧盟的政策背景下,天然气发电比煤电可行。目前,马克龙认为天然气是过渡能源,反对新建气电。假设马克龙近期因为新的缺电放开气电建设,则增量气电将于2028年后投产;假设马克龙在第二个任期内坚持不新建气电,直至2027年总统大选后,下一任政府开始新建气电,增量气电将于2030年后投产。或者,法国可减少电力出口,以保障本国新增的AI用电需求。
根据2022年7月通过的《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补充授权法案,将天然气项目列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的条件很苛刻,例如:要求气电机组掺烧可再生/低碳气体的比例需逐年提高:2026年起大于30%,2030年提高至55%,2035年100%,该方案技术可行,但经济性较差。2025年2月德国政府换届后,拟新增2000万千瓦气电。法德两国作为欧盟的火车头,均有发展气电的刚需,推测《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将继续调整,以改善气电项目的融资和运营环境。
遗憾的是,2015年马克龙担任奥朗德政府财政部长时,促成了美国通用电气强买法国工业巨头阿尔斯通的交易。阿尔斯通被并购的业务范围包括:电力设计、采购、施工总包及运营服务(水电、火电、核电常规岛、新能源、电网),电力装备制造(锅炉、水轮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输配电设备)等,仅保留交通运输业务。阿尔斯通并购案,削弱了法国电力行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支撑性电源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欧盟的双引擎法国和德国,法国难以在数年内新增支撑性电源;德国缺电,需要新增电源弥补存量缺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法、德在支撑性电源不足的前提下参与人工智能的全球军备竞赛,欧盟先机已失。
5
法国降低光伏发电装机预期
法国以核电为电力基石,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热情在欧洲属于较低水平。2022年,法国说服欧盟,将满足特定条件的核电项目列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2024年,法国风电、太阳能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2.5%,约为欧洲平均水平(25.5%)的一半,远低于双碳标兵德国(42.8%)。
![]()
图2风光发电量占比
数据来源:EI能源统计年鉴
依靠占比大、价格相对可控的核电,法国受欧洲能源危机的冲击较小,2023年、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0.94%、1.16%,高于欧盟平均水平。近年德国能源和电力价格飙升,居民能源贫困率上涨,有去工业化趋势,重化工业尤甚,近年经济发展疲软,2023—2024年GDP增速在欧盟垫底。
表10法、德、欧盟近期GDP增速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25年3月,法国生态转型部发布《多年度能源规划》(PPE3)最终版草案,提出到2035年,全国光伏累计装机目标为6500—9000万千瓦,低于此前拟定的7500万千瓦—1亿千瓦的目标。
2025年6月,共和党议员JérômeNury提出第486号修正案:暂停新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该修正案通过了第一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否决。亲核阵营称,核电是比风光更经济的基荷电源,并以2025年4月西班牙大停电为例,抨击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加剧电力系统脆弱性。该修正案的提出并通过第一轮投票,说明了法国议会中存在较大的反对新能源的势力。
6
多元外部环境
过去5年左右,法国能源政策的不断变化是欧美各国的一个缩影。
2025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右翼共和党)上任后,退出巴黎协定,形成压制新能源、扶持传统能源的政策组合。
表面上看,如果民主党重新执政,会重新执行双碳政策。但美国放弃双碳,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欧美政坛日趋右翼化的表现之一。2024年7月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显示,欧洲整体的政治光谱正在逐渐右移:中间派“复兴欧洲”党团(RenewEurope)和左翼的绿党党团(Greens/EFA)议席流失严重,极右翼民粹政党快速崛起。在能源观点上,左翼政党倾向于新能源,尤其是绿党;右翼党派大多对气候变化议题持质疑或反对态度,其中,近期势力快速壮大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等),观点和特朗普相似,反对绿色转型、支持化石能源和核能。
再者,即便重新执政,面对更加频发的缺电事故、AI电力需求保障等因素,民主党推行双碳政策的意愿也将下降。
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2025年2月,德国政府换届后,拟新建气电、推迟关停煤电的年限、考虑重启核电、废除要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供暖的《建筑能源法》,作为世界碳达峰、碳中和的灯塔,德国降低了双碳政策的强度,由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
继美国、德国之后,法国为了参与全球AI军备竞赛,也会避免电价过快增长,降低新建风光装机规模,从而降低双碳政策强度。
美国已放弃双碳,德国正在降低双碳强度,法国也将降低双碳强度,这就是“十五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tg@inengyuan.com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碳“双控”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