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青藏公路纪念碑上,鎏金大字“筑路英雄永垂不朽”格外耀眼。这条从格尔木延伸向拉萨的公路,不仅是穿越高原的“钢铁动脉”,更是一部镌刻着奋斗与成长的史书——从一把铁锹下诞生,又陪着格尔木从几顶帐篷的戈壁滩,长成了如今灯火璀璨的高原新城。
![]()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实习生 马司宇摄
1954年的格尔木,还是“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不毛之地。慕生忠将军带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筑路队伍来到这里,指着茫茫戈壁对战士们说:“我们要修一条路,让西藏不再孤单,让格尔木不再荒凉!”没有机械,他们就用铁锹挖冻土、用钢钎凿岩壁,将军自己也扛着镐头冲在最前面,手掌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后成了厚厚的茧子。7个月零4天,1160公里,他们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也为格尔木埋下了第一颗“生长的种子”。
![]()
将军楼公园纪念雕像。实习生 马司宇摄
如今再看这条公路,早已不是当年的土路模样。从慕生忠将军的“一锹一镐”,到如今的“智能养护”;黑色的柏油路面平整宽阔,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盯着冻土变化,养护车沿着公路巡查,及时清理积雪、修补路面;往来的货车上,除了援藏的物资,还有格尔木的枸杞、藜麦,运往全国各地;曾经只有帐篷的地方,如今建起了高楼大厦、超市学校,青藏公路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像血液一样滋养着格尔木,让它从“路的起点”,变成了青海海西州的经济中心。从戈壁滩上的临时营地,到如今的高原新城,青藏公路与格尔木早已融为一体。它们相互成就,彼此陪伴,在昆仑山下,继续书写着属于高原的奋斗与希望。
青藏公路不只是地图上的一条线,它是用信念铸就的天路,是格尔木跳动着的心脏。每当车轮碾过路面发出的声响,都像是在回应七十年前的誓言:路在,城在,精神永在。(甘海琼、实习生马司宇)
![]()
青藏公路纪念馆内。实习生 马司宇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