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财政部最近在琢磨个大事,打算给那些搬出英国的有钱人收20%的“离境税”。
![]()
这消息刚冒头,伦敦金融城的富豪们直接炸了锅,不少人已经开始悄悄打包行李,琢磨着往哪挪窝了。
这个税还有个正经名字叫“结算费”,目标特别明确,就是那些人走了,但在英国还留着资产的富人。
即便你身在国外惬意地享受阳光,只要在英国仍持有房产、公司股份或有投资,一旦这些资产增值,就需按照20%的比例缴纳税款。
![]()
这政策一出来,等于断了不少富豪“两头占好处”的念想,更关键的是,英国要把用了200年的“非国籍税收制度”给废了。
以前这制度多香啊,只要你是“为了税收定居海外”,哪怕还住在英国,15年里海外收入和投资赚的钱都不用交税。
结果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在10月预算里说了,2025年4月起这制度就没了,到时候所有长期居民,全球的资产都得交遗产税。
![]()
这一下,两百年的老规矩说改就改,换谁都得慌,为啥英国要这么折腾?还不是因为没钱了。
现在英国经济增长慢得像蜗牛,欠的钱又多,财政部面临着410亿英镑的预算缺口。
为了遵守自己定的财政规则,里夫斯只能琢磨着加税补窟窿。
本来指望这离境税能带来20亿英镑收入,可这点钱跟410亿的缺口比,简直是毛毛雨,根本不够看,政策一吹风,富豪们的行动比谁都快。
![]()
英国最有钱的房地产投资者伊恩・利文斯通和理查德・利文斯通兄弟,还有高盛集团的副董事长、伦敦顶级银行家理查德・格诺德,都已经定了要迁走。
这些人可不是嘴上说说,人家真的开始处理英国的资产,办移民手续了,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是真的形成了“流失潮”。
根据Henley&Partners的数据,2024年英国就净少了9500位百万富翁,数量全球第一。
![]()
政府自己也预测,到2025年离境税正式实施,这数字会涨到16500人,比2023年的10800人多了快一半。
本来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现在倒好,成了富豪跑得最多的地方,说起来也挺讽刺的。
离境税一出来,伦敦豪宅先“躺枪”
![]()
虽然现在还没有官方数据说有大规模资本外流,但市场已经给出了信号,伦敦的高端房地产开始卖不动了。
以前那些单价上千万英镑的豪宅,不愁没人买,现在成交量掉了不少,挂牌等着卖的房子,以前平均3个月能出手,现在得等半年以上。
为啥会这样?很简单,富豪们要么不敢再在英国买房了,怕以后交离境税,要么就赶紧把手里的豪宅卖了,免得以后资产增值了要交税。
![]()
本来这些豪宅是富豪们的“安全资产”,现在政策一变,成了“烫手山芋”,谁还愿意接盘?
伦敦房地产咨询公司KnightFrank也说了,2024年伦敦豪宅的平均成交价还跌了,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跌得最厉害的一次。
反对声音也不少,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直接说这离境税是“疯狂的想法”,会把财富和创造财富的人都赶跑。
![]()
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说英国需要更多企业家,不是更少,这政策只会让想创新、想投资的人不敢来。
这话其实挺实在的,毕竟企业家和投资者是经济的活力来源,把他们逼走了,对英国没好处。
还有在伦敦住了15年的亿万富豪跟《金融时报》吐槽,说脱欧的时候还说要把英国建设得更好,结果现在不想着怎么吸引资源,反而琢磨着怎么从有钱人身上多收钱,这不是把人往外推吗?
![]()
脱欧之后,英国不仅征收离境税,财政与政治亦陷入不稳定之境,安全状况也令人忧心,诸多因素叠加,使得英国对富豪的吸引力日渐式微。
那这些富豪都往哪跑?答案很集中,新加坡和阿联酋的迪拜。
这两个城市为啥这么受欢迎?迪拜不用说,个人所得税是零,手里的钱赚多少都是自己的,新加坡税率也低,最高才24%,比英国的45%低不少,而且营商环境好,政治还稳定。
![]()
换个角度想,要是你有大笔钱,一边是要交20%离境税的英国,一边是零个税或低税的新迪,你选哪个?肯定选后者啊。
英国能推出离境税,其实还沾了脱欧的光。
往昔于欧盟时期,存在人员自由流动之规,各成员国不可随意对离境人员征收此类专项税,此规旨在保障人员跨境往来的顺畅与自由。
![]()
现在脱欧了,没了这个限制,英国就能自己定规矩了。
税务分析中心教授安迪・萨默斯表示,英国正借鉴澳大利亚、加拿大及部分欧盟国家经验,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离境税体系,以完善自身税务制度。
比如澳大利亚对离境的人会“评估”资本利得,加拿大对非居民转让资产会收预提税,这些都是现成的例子。
![]()
英国陷入两难:要税收还是要富豪?
现在英国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想通过加税填补财政缺口,遵守自己定的财政规则,另一方面又想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让经济失去活力。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头好像都没做好。
![]()
加税吧,把富豪和投资者逼走了,他们带走的不光是人,还有资本和投资机会。
外资对英的直接投资已经降了,2024年同比降了15%,其中私募股权、风险投资这些领域降得更厉害,达22%。
投资少了,经济增长更慢,财政缺口可能更难填,这不就陷入恶性循环了吗?
不加税吧,410亿英镑的缺口补不上,又违反了自己定的财政规则,还可能影响政府信用,所以现在英国就卡在中间,左右为难。
![]()
有经济学者建言,英国不妨借鉴新加坡推行“分级税制”之策,针对短期居住的富豪实施低税政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税收结构。
对长期离境还转移核心资产的收高税,在公平和吸引力之间找个平衡,但目前政府好像没考虑这个方向。
从全球趋势观之,2025年预计有14.2万名高净值人士移居海外,较2024年增长18%,此数据刷新历史纪录,凸显当下高净值人群跨国流动之新态势。
![]()
多数国家比如美国、瑞士,都在想办法通过减税、优化服务吸引这些富豪,只有英国反着来,主动把人往外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西蒙・约翰逊就说,英国的问题不只是离境税,是脱欧、财政不稳定、加税凑到一起了,相当于给富豪离开的理由“叠buff”,他们能不跑吗?
面对诸多质疑,英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不会对具体预算措施置评,不过,其着重强调,会确保税收制度公平公正,同时全力维系英国在投资领域的竞争力。
![]()
此言乍听颇为悦耳,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富豪群体已然付诸行动,以实际选择表明态度,纷纷踏上离去之途,或是着手变卖名下资产。
追根溯源,英国推行离境税之举,旨在缓解财政困境,然而,此策有失周全,未充分考量其对经济活力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致得不偿失之局面。
围绕离境税的争论仍在持续,观察人士指出,此争论堪称一场关键考验,将精准检验里夫斯的财政能力究竟几何。
![]()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英国要在“加税补缺口”和“留住富豪保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怕是没那么容易。
毕竟政策一旦出台,造成的影响不是说改就能改回来的,富豪跑了,再想吸引他们回来,可就难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